釋尊說法四十九年,只為度脫眾生,離苦得樂,如《無量壽經》佛所開示:
如來以無盡大悲,衿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佛因何出世,為度眾生離苦得樂,要如何使眾生離苦得樂?指導眾生,指點眾生光明路。
所以佛要說,為拯濟嗷嗷待哺,如護初長的幼苗,讓所有眾生,得真實的利益此道路。
真實之利很重要,首先我們必須先清楚,甚麼才是真實,真實的利益對眾生的利益。
假設有一個人,生活窮困潦倒,有一位善心人,支助他一些錢,讓他可以當下不會餓死。
另外有一位,認為這對他幫助有限,所以收留他教他如何謀生,這樣他可以自己過活。
兩個方式比較,第一位給的利是短暫的,第二位給的利益世長久的,想比第二位真實。
但是眾生不是一生一世的,是累世的,給了今生快樂,來生呢?沒有福報,還要受苦。
而世尊所要教導眾生的利,不是一生一世的小利,是永離生死輪迴的大利,佛的願力。
因此佛要特別在講阿彌陀佛的願力的經講,讓眾生得知,就是依此法得蒙真實利益。
同樣是《無量壽經》的不同譯本,也就是漢譯和吳譯本,共同都有一段經文談佛教徒:
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小弟。
其有甫欲學佛經戒者,皆是我弟子。
其有欲出身去家,捨妻子,絕去財色,欲來做沙門,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孫。
把佛教徒分為三等,而這個分法,把出家作沙門者,認為是佛的子孫,
也就現在的出家人,都以釋為姓,想來出家人自稱姓釋,應該出自於其他經典。
因為如果出於本經,那所有的出家人,應當不敢那麼的托大,想想是第三等佛教徒。
釋尊把信受奉行《無量壽經》者,稱為小弟,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只是先後而已。
信受佛經語深,就是對阿彌陀佛的願力深信、仰信,因此當即得往生,是極樂世界一員。
釋尊承阿彌陀佛的願力,下生此娑婆穢土,教化眾生,當然是極樂世界的一員。
《往生論註》讚莊嚴眷屬功德成就,偈言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說言:
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
先往生者,釋尊為兄長,後往生者,我等當然是弟也。釋尊如是說,應如是認知。
比起出家而姓釋,當釋尊的子孫者,一者已經成就佛道,和釋尊同等,何等尊貴。
一個貴為釋姓,但還還是在輪迴的道途,可能是空有虛名,有智慧的人應當有所抉擇。
所以祖師們尊《無量壽經》為出世本懷經,親鸞聖人更於〈正信念佛偈〉這樣的讚:
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五濁惡時群生海,應信如來如實言。
就是要斬斷有至於出離者的撿擇心,告訴所有的有心者,唯此一途,別無他路了。
讓當來者知道,不要浪費時間,好好歸入彌陀本願之海,這樣的話今生就是你的最後生。
那無情的業力,那輪迴的巨輪,再也不會控制你了,只要你能夠深信阿彌陀佛的願力。
領納佛願,厭捨娑婆穢土,欣慕極樂淨土,當下你就成就即得往生,如此信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