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之正覺之外,無眾生之往生,聞知或願或行,皆從佛體來成就,

 而言念佛眾生,以此信心顯於口業言

 南無阿彌陀佛。」(第(52)

(如果法藏比丘未成佛,表示願未滿足,因此眾生無得以往生。

 因法藏比丘已成佛號阿彌陀佛,表示佛願已滿足。

 佛願既然已經滿足,眾生稱名必得成滿往生之願,因是佛之大願。

 而眾生往生之業已成就,顯現於口業者為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以領解此正覺在心,言三心,亦言信心。

 此機法一體之正覺者,名體不二故,

 在口稱言 南無阿彌陀佛。」(第(90)

(南無阿彌陀佛,當領解佛的救度時,即領受佛體之功德利益。

 行於口而稱 南無阿彌陀佛,故說名號獨運 南無阿彌陀佛。)

「佛之功德本來在眾生之處,成就機法一體故,

 言發起歸命之心,亦非始歸,是成在機法一體之功德,浮出於眾生之意業也。

 雖稱 南無阿彌陀佛,亦非因稱而近於佛體,

 是機法一體正覺之功德,顯現於眾生之口業也。」(第(98)

(法藏比丘成佛,因為其願已滿,目的是圓滿眾生成佛之功德。

 眾生的往生已成就,所以法藏比丘才成佛,號阿彌陀佛。

 往生已成就,但是眾生還流轉於五濁惡世,受諸痛苦。

 因眾生不信,不信佛已代我們成就往生之願、行。

 故成就之法在佛方,眾生此機只須信受,往生之業已成。

 往生之業成,圓滿佛度眾生之願,度眾生離苦,而形於口業稱 南無阿彌陀佛。

 眾生必定將往生,此必定非成就於願生之一念時,而是佛成佛之時已成。

 因佛誓願救度眾生之願已滿,已成就機法一體之功德。)

「受取本願之功德者,是宿善之機,作南無歸命,而稱

 阿彌陀佛六字之中,萬善萬行恆沙之功德,成就於只稱一聲也。」(第(99)

《往生禮讚》云:慧日照世間 消除生死雲

 將佛的光明比喻為智慧的日光,照耀世間,可以消除生死的烏雲。

 《無量壽經》云:

 『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

  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

  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

  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

  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而無量壽佛的佛光更勝,不止佛壽命無量,光明亦復無量,稱無量光佛。

 有在三塗受苦的眾生,蒙佛光明的照護,其皆得休息,將皆得解脫。

 將無量的功德成就,融入於六字名號裡,眾生稱名亦得佛之全功德。)

又有但就「信心」而示者,即:

「從佛之方雖然成就機之往生,而眾生知此理不同故,

 有既往生之人,亦有今往生之人,亦有當往生之人。」(第(7)

(有既往生之人,亦有今往生之人,亦有當往生之人。

 我等因魯鈍,於什劫前佛成佛時,不識佛的救度願行已成。

 所以才多流轉於六道三塗十劫,今天既然已知佛的救度,應起而行。

 不再磋跎延誤,以免自誤前程,因一失人身,就難再聞佛法,更無淨土。

 雖然佛願,必定要救度我等,但是今生不蒙佛救度,往生淨土。

 再次輪迴流轉,不知牛胎馬腹之苦能忍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