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憑信之後,稱名報恩之行,勿怠忽退轉。

不要以為心裡有覺得念佛很尊貴、有知道佛恩就好了,口稱名號隨意就可以。

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因為,自然而然的念佛,是由佛智所催動,

會以口稱名號的方式顯現出來,這是表達感恩的自然舉動

有恩必報,所以說「受之點滴,報之湧泉。」這是一種形容的報恩,沒有人真正做到。

但是,受恩忘恩,所謂的忘恩負義,好像處處可見,似乎是,拿人家的應該,也不用還。

俗話說「寧可和有智慧的人對罵,也不願意和愚痴者想處。」和有智慧者對罵都會得利。

這裡所說的有智慧者,不是聰明人,聰明人是佛所說的世智聰辯,是佛所說的難度的人。

聰明人一向自認高人一等,樣樣都比別人強,所以樣樣都要佔便宜,也要占上風。

這種人比愚癡者更不如,更難以接觸,愚癡者可能是搞不清楚而胡來,他不然是故意的。

和聰明人不同的是,有智慧的人他是不會隨便和人鬥嘴的,會陪這你鬥嘴,順便開導你。

在感佛恩上、報佛恩上,有智慧的人、行者,當領納了佛恩當下,知道佛恩深重,

這深重的佛恩,不是講講念念可以的,更不是說做些善行,就這樣打發了佛恩,不是的。

講說是報恩,真實的心中,是稟明阿彌陀佛,我一切聽任您的安排,如此而已。

而這一切任憑佛願力,就是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無力,這是智慧使然,而全聽佛遣。

知道一切都是佛願所成就的,一絲一毫都沒有我著力之處,也不須我,我只是領納即得。

甚至念佛,都是佛悲愍我,來看我,來護念我,而才讓佛名號,出於我的口稱念也。

所以當稱念佛名號時,不是我好有智慧能念佛,是我好榮幸得佛所救度,是佛恩無限!

知道自己是無力的,而且能深刻的如此認知,這是智慧,也是由智慧所生的勇氣。

有智慧的念佛行者,當會終生念佛,並不是因為要積功累德,也不是為了求佛的度脫。

因為「即得往生」,所以不存在還要求佛來度的心,只因佛恩浩大,佛恩難報還思報。

知恩報恩,這是人應當做的,何況是一位有智慧的行者、佛子,所以報恩之念佛是必然。

所以說「佛恩難報還思報」,但是知道無以為報,只能時時刻刻銘記在心,不敢或忘。

蓮如上人說:「稱名報恩之行,勿怠忽退轉。」本來就是這樣,如孝子的奉尊親。

念佛是念佛恩,猶如孝子的奉事父母,早晚請安,有事外出,必先稟明父母,然後出門。

念佛名號是念佛恩德,猶如幼子念母,無時無刻,依慰著慈母,不肯或離,如是念佛。

有些聰明人,一聽到佛名號,聽說佛名號具足佛功德,所謂名以招德,這那可以不念佛。

聰明人有一個共同處,就是事事要衡量利益得失,講究報酬率,做任何事情都要計較。

算的總是要對自己有利的,馬上得到利益的,看得到的,還是在貪瞋癡上打轉。

而忽略了佛同體大悲的救度,而所成就的是「即得往生」的真實利益,是非常可憐者。

在佛恩上,就會是可知可不知,為了讓大家知道,他也知道知恩圖報,所以會說佛恩。

想想我們,釋尊在《大般涅槃經》很清楚的告知,釋尊已經度盡一切眾生,有緣眾生。

經說:眾生有兩種,一者有緣眾生,二者一闡提。釋尊所度盡者即是有緣眾生。

留下來的,沒有為釋尊所度者,即都是「一闡提」,所謂地獄必定的斷佛種生之機。

「一闡提」是諸佛都不度的惡機,唯有阿彌陀佛的大願可救度,這一點應當銘記在心。

所以當念佛時,當深知佛恩的救度,使得我這地獄必定的惡機,得以免此極苦而得出離。

這怎可以用大恩來形容,這是縱使粉身碎骨,都應當感戴的佛恩,不敢分秒或忘之大恩。

就是因為我惡,佛知道我無力出離,所以用兆載永劫的修持,成就了救度我的願力。

就是因為我一無是處,佛常護念我,如何得知,佛名號自然從我口稱念而出。

不是我能念佛,是佛的護念,佛在念我,所以佛的名號得從我口稱念出。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