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衣服等東西視為自己的財物,所以踩踏弄髒自己的衣服也沒關係,這實在令人悲嘆。
事實上,每一樣東西都是親鸞聖人所惠賜的。
聽說蓮如上人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衣服時,會恭敬慚愧地用手把衣服拉起來。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表示每個人的一生,他的所有生活來源,以及享用都有定數。
我們的一生,是承受前生、前累生的所做所為,也就是所累積的業,成為今生的業報身。
而來生也是一樣,把今生所尚未受盡的前生業報加上今生所成的業,就成為來生的果。
這些看似必然的,卻是千絲萬縷,互相牽扯,互有因果,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就是說,我們承接了累生所結的業緣,讓我們身不由己的作事、享受、生活下來。
但是這看似無奈的業緣,仍然有一顆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心,就看我們當下的抉擇。
這些我們的享用,我們的財產、財物,我們都認為是我們所有的,而為我們所支配。
所以就會很自然,而且隨心所欲地去支配自己的財物,或者是任意的揮霍自己所有的。
但是認真的思考,我們都是蒙佛所照護,一飲一食皆是佛的恩賜,也蒙親鸞聖人之恩典。
每一位念佛人,都是佛在佛的心中,為佛所照護著的,而聖人更於《御臨末之御書》說:
我雖壽命將盡,要還歸安養淨土,御如同和歌灣片男浪海岸的波浪,湧來復去、
湧來復去。一人在歡喜,應知是兩人,兩人在歡喜,應知是三人。那一人就是我親鸞。
親鸞聖人臨命終時的願,發願照護所有念佛行者,說如果你是自己一人時,
要想是兩個人,兩個人在一起歡喜時,要想做是三個人,因為聖人常伴這我們。
這個願,如果是一般的聖道門、自力修行人,當然是講空話,是空願,不可能成就的。
但是若是他力行者,全仗佛的願力,這就是實願,是依阿彌陀佛的第二十二願的願力: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
自在所化。為眾生故,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開化恆沙,無量眾生。
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
親鸞聖人依仗著佛的願力,為照護所有的他力念佛行者,日夜不離常行左右為護衛故。
所以蓮如上人說:「每一樣東西都是親鸞聖人所惠賜的。」
這個照護,關照者我們的日常生活,使我們能夠用心於佛的願力,必定使我們成就信心。
就如同才市同行在形容他的畫像,這個無知的機,全因法的攝受,而成就往生:
「有角者,機;合掌者,法。法能攝機,柔軟三業,業車因滅,甘露心愜,
未到終焉,華台迎接。」
不是親鸞聖人的開導,我們對於他力,還是無法沾個邊,如才市同行所說:
「我是多麼可怕啊!心是三惡道,世界的一面,延伸了我心之惡。且任其延伸擴散吧。
開山祖師將化導我,此心便交由他了。原本的迷妄心,也是爹娘心。
我的迷妄,爹娘的迷妄,拯救了才市啊!被南無阿彌陀佛救贖,任南無阿彌陀佛焚焦,
由南無阿彌陀佛擺佈,何者為機,何者為法?直教人滿頭霧水罷了!」
時時都要知道感恩,這是一般生活中,都是佛恩所賜,都是親鸞聖人的照護。
用這種的心情,生活在感恩之中,你才不會放縱自己,迷失的對佛願力的信心。
雖然說就是一件衣服,但是佛恩就在其中,尤其是一個弘法的人,一切都是信眾供給,
他們都是因為親鸞聖人的開教,弘傳聖人所開導的他力信心,授信眾的供養更應知恩。
相同的,每一位出家眾,雖說是弘佛所傳之法,而得以接受信眾的供養,裡應知恩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