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0以得他力之大信心人,言「淨華眾」也。

  此同於「正覺華化生」也。

以上者舉論文,以下者釋述其意,其中此文者略釋也。

言以得他力之大信心人,言淨華眾者:

「淨華眾」元來往生淨土之眷屬之名,今者雖未往生,

是既決定往生之「正定聚」之人,亦得此名。

曇鸞大師述此理由云:

「同一念佛無別道故」

念佛者「信心」之意,後往生之人與先往生為淨華之人,

指示同等以大信心故,因此言「眷屬莊嚴」者,不啻已往生之人,

雖未往生正決定往生者,亦得加此莊嚴中之指示言,「遠通四海皆兄弟」。

善導大師祖述此意,辨彼土之聖眾莊嚴云:

「現在彼之眾及十方法界同生者」,

「現在彼之眾」者是已往生者之意,

「十方法界同生者」雖是未往生,而已決定往生之「正定聚」之意。

今得大信心之人亦言淨華眾者,溯善導、曇鸞兩大師之意,而窺天親論主之文者也。

元祖聖人之詠歎云:

「快哉,身尚在此處已入極樂聖眾之數。」

宗祖聖人《帖外和讚》云:

「自聞超世之悲願,我等生死之凡夫,

 有漏之身雖未變,心住淨土而逍遙。」

此等皆同意也。

此同正覺華化生者:

淨土之眷屬亦從正覺華生,穢土之信者亦從正覺華生之意,

依前引曇鸞大師、善導大師之指示也。

得他力之大信心人者:

與已往生淨土坐淨華眷屬同等,當來生於正覺華之意,

以此釋知得信心人謂淨華眾之意義也。

(法然聖人的《念佛法語》云:

 乘他力本願有二,不乘亦有二。

 先,不乘本願之二相者:

 一者,造罪時不乘。其故者:造如是罪,則雖念佛,往生不定。

 如此想時,則不乘也。

 二者,發道心時不乘。其故者:雖同念佛,有此道心,故得往生;

 若無道心,則雖念佛,不得往生。以道心為先,本願為次,如此想時,則不乘也。

 次,乘本願之二相者:

 一者,造罪時之乘。其故者:如是造罪,必墮地獄;然稱念本願名號故,決定往生。

 如此想時,則是乘也。

 二者,起道心時之乘。其故者:不以此道心往生,此等道心,無始以來雖發,

 至今未離生死。故不論道心之有無,不言造罪之輕重,唯依本願名號,

 念念相續之力,得遂往生。如此想時,則是乘他力本願也。

 不乘者,一知道有本願可乘,也知道依本願念佛,但是仍就造惡。

 這種人明知佛救度之辛苦,無法感念佛恩,仍然造惡,猶如有了解藥去吃毒藥。

 知佛恩而不感念佛恩,稱本願誇,無法乘佛願往生。

 二者,聖道門行人,有能力修行時則修行,自認不須佛的救度,也可了生死。

 當無道心時才想佛之救度,此種行人無法依本願力得度。

 乘者,一者隨業所遷引,自己知道如此的造業必定下地獄,求佛救度,佛亦救度。

 二者,一向的為善之人,也知道要修行了生死,但是知道自力無用,而乘佛願。

 此種行者,因知道他力可乘而信入,必蒙佛救度,往生極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