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之字,
一為事華,
則上之淨華,而正覺二字是顯上之淨華之分齊,
示同從佛正覺之妙證之淨華生,而能坐此華之眷屬之意也。
一為喻華,
以正覺之智喻蓮華,言正覺華即佛果之謂也。
依此義者,
上之「淨華」是事別莊嚴廣門之當分,此「正覺華」是顯略門不二之妙證也。
蓋廣略不二色心無礙,事華即智華者,如上二義相須,顯彼妙境界之相也。
化生又有二義,
一者揀胎生,
《無量壽經》云:
「疑惑不信者胎生,明信佛智者化生。」
龍樹菩薩之《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中云:
「若人植善根,疑則華不開,
信心清淨者,華開即見佛。」
此是分別如實信者是化生,不如實行者是胎生,真假之得失也。
於《淨土論》中,雖無胎生化生之分別,其義自有存在。
則如實明信之行者,蓮華頓開無處胎之相,故謂「華化生」,以暗鞭彼不如實之行者也。
《往生論註》下卷讚嘆門,就「稱名」釋出「如實不如實」之別者,
蓋亦基於斯等之論意也。
二者言當相,
已言生於正覺華,此生豈是凡夫所計之實生乎,
即證生死即涅槃之無生之言化生也。
《往生論註》下卷釋云:
「彼淨土者,是阿彌陀如來清淨本願,無生之生,非如三有虛妄之生,
何以言之,夫法性清淨畢竟無生,言生者,是得生者之情耳。」
此言非凡夫所計之實生,故說言化生,直釋論文略述如此也。
(《往生論註》對如實的解釋云:
『如實知者,如實相而知也,廣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莫非實相也。』
廣中二十九句者:論中所說,國土莊嚴十七句,如來莊嚴八句,菩薩莊嚴四句等。
略中一句者,為入一法句,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往生論》云:『如是成就巧方便迴向。』
如是者,如前後廣略,皆實相也。菩薩行此巧方便迴向,有禮拜等五種修行。
《往生論》云:
『菩薩如是善知迴向成就,即能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何等三種。
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故。
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何等三種。
一者無染清淨心,以不為自身求諸樂故。
二者安清淨心,以拔一切眾生苦故。
三者樂清淨心,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
菩薩以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生彼國土。
因為依此三種清淨心,能生清淨的佛國土,而非是因為其他因緣而生。
菩薩如實、如是修五念門,為是自利、利他之行,因此速得成就佛道。
所說自利、利他,當知,凡是生阿彌陀佛淨土者,及其所起之諸行。
皆是緣於阿彌陀佛之本願力故,何以故,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
我等當知,如無佛力,無能出離生死,因佛力故,能橫超出三界往生淨土。
故我等及後學者,當聞他力可乘時,當生信心,即得往生,不得自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