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明月摩尼者,三珠名也。
《翻名義》三(三十九紙)曰:鉢摩羅伽,大論此云赤真珠。
《佛地論》云:赤蟲所出,或珠體名為赤珠。
《智論》云:真珠出魚腹中,蛇惱中。
《漢書》云:珠蚌中,陰精隨月陰盈虗。(文)
明月珠者,鄒伯諫書,明月之珠,夜光之璧。
文選善註曰:明月珠蚌子,珠為蚌所懷也。
又別有一種,《廣州記》云:鯨鯢目明月珠,註曰:鯨魚死,其目化為明月珠。(文)
然望西以為真珠明月,是一珠名者非也。
真珠明月,並有蚌之所懷之物,故以為一,而然其實非一也。
交露者興云:交露者,幔也,字林幔幕。泫泫似垂露故。(文)
如會疏引補註等。
第四明寶池有三:初明寶池之相;後明水音說法。初中有四:一池量多少。
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
縱廣深淺,各皆一等。
唐譯云:彼極樂界,其地無海,而有諸河,河之狹者,滿十由旬,水之淺者,
十二由旬,如是諸河深廣之量,或二十、三十,乃至百數,或有極深廣者,
至千由旬。(文)
承上寶地,寶樹,明寶池,寶地、寶樹雖精,若無池水亦未為好,故說寶池也。
定善義曰:一、為不空世界,二、為莊嚴依報。(文)
寶池名為浴池者。宮殿等,所居聖眾之所沐浴灌注處,故名浴池。
約流注之義名池。內外左右有浴池者,明池所依處,即是講堂精舍,
宮殿樓觀之內外左右也。
吳譯上(十八)云:阿彌陀佛講堂精舍,及諸菩薩、阿羅漢,所居舍宅中,
內外處處,皆復有自然流泉浴池。
又云(十九右):是池皆諸菩薩、阿羅漢,所可浴池。(文)
或十由旬等者,正明池分量,隨機化相,以池分量,顯講堂宮殿,亦有分量。
是以化土卷引此文,證化相。
第二十七願,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故知真土非數量,妙土廣大超數限也。
今說數量,正是化相而已。
吳本上(十九右)云:中有浴池,長四十里者等。
又云:阿彌陀佛浴池長四萬八千里,廣亦四萬八千里。(文)
縱廣深淺,各皆一等者,其縱即十由旬,則橫亦十由旬,深淺亦然,故云各皆一等。
《應音》三(八左)曰:從橫又作縱。
《小爾雅》云:縱長也。
《詩》云:縱橫其畝。
《韓詩傳》曰:南北曰從(縱),東西曰橫是也。
《周禮》:九州之地,城廣輪之數。
鄭玄曰:輪從也,廣橫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