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如上人問一間寺院的信徒們說:「聽到你們敬愛的住持法師,
他對信心領解的錯誤被導正了,你們高興嗎?」
信徒們回答:「住持法師導正了對信心的錯誤領解,我們真高興,
這樣他對聖教能有更深的領解。」
蓮如上人隨即說道:「我更是歡喜!」
佛法講四眾弟子,甚麼是四眾弟子,出家二眾,比丘、比丘尼,在家二眾,信男、信女。
四眾弟子都是因佛法而生,是助興佛法的弟子,有如鼎有四足,如果四足不均則站不穩。
所以在佛法的真意下,沒有在家二眾就是卑下於出家二眾,是平等的,是為佛法的興盛。
再說,鼎要能夠站穩,四隻腳要夠力,不能光靠兩隻腳,而且四隻腳要等高,
不可有高低不同,如果四隻腳高度不同,這樣的話,這鼎就無法站穩,就要傾倒。
佛法的弘傳也是相同,不只是四眾要相等,四眾的知識、知見要相同,相同水平。
如果在家眾知識水平低,對佛法的知見不高,出家眾縱使成度很高,沒有用武之地。
長期下來,在家眾知見低,所以要求不高,不懂得要求,在家眾就可以懈怠,不用長進。
出家眾是以紗門為願,而所說沙門者,如《四十二章經》對沙門的解釋說: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
所說辭親出家,是離開了世間的親情及利慾情愛等枷鎖,離了這家的枷鎖求解脫之道。
識心達本者,識達自己的本心,如何是本心,如六祖對所接引的第一個弟子所說的: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本心在善惡之上,要離開善惡,沒有了行善為惡這觀念,才能夠成就「識心達本」。
離了善惡,行善為惡,這起心動念都屬於有為法,要如《金剛經》所說「無住生心」。
出家眾可以不去做出家人的本分共作,隨便乎巄就可以過日子,不是佛法之福。
為什麼可以,因位在家兩眾不強,出家眾容易混,日子久了就墮落,這在家人有責任。
所以蓮如上人所問的是信眾,主持的信心領解有問題,已經導正了,你們高興嗎?
身為淨土真宗的領頭人,身負著所有人的信心成就任務,所以要匡正對信心有誤者。
所以要導正主持對信心的領悟,使他能夠有正確的對「信心」的領解,以此教導信眾。
在當時的信眾們,程度也很高,對於主持的信心領解能夠被導正,是表示歡喜,
因為這樣的話,這位主持就可以對聖教有更深的了解,進而可以正確的領導信眾。
蓮如上人的歡喜,因為多了一位念佛行者一位同朋,並且多了一位可以引導人的主持。
當然是因為蓮如上人的用心使然,不只關注著主持的信心領解,也照護著信眾,
讓信眾的知見不亞於主持,所以主持的信心有異,能夠傳到蓮如上人之處而或導正。
這樣的佛法才叫興盛,有那麼多的人能夠正確的領那信心,那往生的人就多,才是興盛。
不是現在人所認知的,辦了「大法會」每次都有幾百幾千上萬人參與,這才是興盛。
不是的,這是「熱鬧」,更進一步講是「熱惱」,這種的佛法,對信眾沒有益處。
認真想,與其辦個「大法會」,幾萬個人參加,大家認真的拜拜,這樣就有用處?
要問自己,你在熱鬧的拜拜,在那當下和之後,你的感受如何,得到佛的攝取不捨否?
很多人當下好高興,與佛同在,事後哪?佛是佛,我是我,佛在天邊,我在人間。
要的是佛所賜的信心,如何獲信,這才是重點,這一點不能信入,念千萬佛號也枉然!
佛家說,未獲信者念佛,說:『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何?白費功夫,浪費力氣!
所以蓮如上人,費盡心力,在勞累也要做,做甚麼?「讓信眾或信」,成就眾生往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