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興疏》所舉)劇難即八難也,此中阿鼻受苦無間,故云不閑,餘七名閑,
菩薩以能救名濟。(興破云:此亦不然。說何名餘七,若說後七難名閑者,
即七地獄應非不閑,閑所攝故,若說七地獄名閑者,即八寒獄亦非二攝,
菩薩救濟應非遍故。)
又義寂云:人天趣中非難處者名為諸閑,以容能起諸聖道故,墮難處者名為不閑,
以無容起諸聖道故。(文)
憬興云:八難名為劇難,兼非想天,更有業、惑二種障者,名為不閑,(不安義)
若非八難及無二障,皆曰閑等。
此等諸師中,解劇難淨影為穩,(三途八難總別意也)興從之。
解閑不閑者,淨影等諸師皆未穩,但義寂為穩矣,望西用憬興,亦非也。
《略箋》意三惡趣為劇難,上界之定地名為閑,以閑靜故,欲界之散地名為不閑,
以散亂故,即救攝六趣之險難也。《會疏》三途為劇,八難為難,
諸閑不閑同《略箋》,《梵響》亦據之。
古師皆閑、不閑釋未穩。《音義》者解得閑、不閑之義云:閑謂間暇,
《應音》廿四(三右)云:鼻至迦,此云間。《說文》:間,隙也。
《琳音》廿八(十五):應師云:八無暇言此八難之時,無有閒暇可修道業也。
又十八(十三)曰:無暇,《賈注國語》云:暇,閑也,安也。
舊譯經或云八不閑,或名八難,其義一也。
今按大藏《大威德陀羅尼經》(隋闍那崛多譯)三(十一)云:彼等五類
(次上云龍、夜叉、餓鬼、鳩槃荼諸眾),如來不為說聖諦,何以故?
彼等眾生墮不閑處。
又《持心梵天所問經》(法護譯)二(十二)云:無有惡趣勤苦之患,
亦無八難不閑之處。(文)
閑,何間切,濁音間,通作閑,按:劇難、不閑,三途、八難,舊解非。(已上)
今謂:劇難者謂三途,劇,甚也,難,患也、陀也、憂也、苦也。
三惡道是苦難甚故出劇難,猶如言三途苦難也。
八難處名不閑,無有閒暇可修道業故,亦名八不暇。三途八難者,是總別為言耳,
除八難,一切人天總云諸閑。
唐譯云:於難非難邊,能了諸邊。(邊者處也,於者境也)
彼三途八難合為難,非難是即諸閑也。
《八有暇無暇經》云:爾時,世尊告諸苾蒭曰:汝等當知,於此世間,
寡聞無識凡夫之類,常說無暇、有暇之言,然不了知,云何無暇?云何有暇?
吾今為汝分別開示,汝等諦聽,善思念之。若諸有情,欲住聖行,修善法時,
有其八事無暇修習,乃至有人生在中國,而所受身諸根具足,了善惡言,乃至
生極正見,汝等苾蒭當知,是人有暇修習云云。
閑、不閑以之可知。
(中國,這裡所說的中國,並非只目前的中國,而是指目前的印度,
古代印度一直以中國自居,所說的中國是指居世界之中央者,能為太陽所直射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