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蓮如上人牙齒痛,他有時會閉眼發出「啊!」的吟呻聲。

之後,他說:「一想到沒有獲信的人,就痛得好像身體被撕裂一樣啊。」

阿彌陀佛以五劫的思惟,成就了救度眾生的願,再以兆載永劫的時間,精勤修為,

用意在於救度眾生,讓眾生得以離苦得樂,不再受輪迴之苦,深知眾生之力無能注心。

假若以布施來成就往生,那窮苦之人就會求之無門,而這世間窮苦者多,故不可行。

果若以持戒為本,世間誘惑者多,能不被惑者,有如鳳毛麟角,視為稀有之,也不可能。

以精進為手段,看似合乎常理,因為後生一大事本就應當注心,但是奈何娑婆苦多,

為求生活安飽,大多數的人,必須全心於工作,而只能圖一安飽而不可得,此亦為難事。

若以忍辱為往生之道,世人剛強好鬥,在任何事上,如果有些許能力,無不是爭先搶功。

再看《金剛經》釋尊為忍辱仙人,為割利王節節肢解,心不生絲毫怨恨,

發願成佛時先度之,釋尊成佛時首先度的五比丘者即是,試問眾生何者能為此,故難。

若說般若,有智者皆當知道,若無佛的願力,眾生是無法成就出離,而能成般若者希。

所以法藏比丘、阿彌陀佛,選念佛、佛念,為救度眾生之法,賜與眾生往生之信心。

寧願捨棄成佛也不願失去救度眾生的本願,法藏比丘堅持而得成就此大願,願成就故,

眾生憑此願力得成就往生,何以得知,誓願不成不成佛之法藏比丘已成佛號阿彌陀佛。

又如何依憑佛的願力,阿彌陀佛以名號為信心,眾生依憑名號,南無歸順阿彌陀佛即得。

佛的願力為救度一切眾生,不分貴賤,不管老幼,只憑信佛的願力,即得往生成就。

但是眾生總是疑此願力,都願意自己發心,為發菩提心故,與佛願力想違,而失往生機。

五劫思惟於度生之願,兆載永劫修為只為眾生,如此願成而成佛,為昭告眾生往生故。

如此願力成就「信心」,只為救度眾生,而祈願眾生能夠領納,若果眾生不能領情,

於佛方,當情何以堪,所以蓮如上人說「就痛得好像身體被撕裂一樣啊。」

蓮如上人體知佛願之心,願度眾生之切,所以發出悲痛之情,因為眾生不體佛心故,說:

「一想到沒有獲信的人,就痛得好像身體被撕裂一樣啊。」

五劫思惟兆載永劫的修行,所有的成就,所要給予的是眾生,要救度眾生離苦得樂。

這是佛的心,這是佛的誓願,絲絲豪豪沒有個人的打算,成佛也是為了讓眾生知願成就。

誓願不成就度眾生的大願就不成佛,所以願不成就,就沒有阿彌陀佛,但是佛說:

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成佛已十劫,故願早已成就,眾生不可疑佛願,十方諸佛也因此證誠,出廣長舌相。

十方諸佛為眾生故,不勸諸眾生往生其各自之佛土,而勸往生極樂淨土,無其他之因,

乃是因為極樂殊勝故,有何殊勝,沒有條件限制,眾生只要起往生之心,即得成就。

這麼的殊勝,這麼的容易,但是還是有那麼多的人不去,因為不信,所以錯失良機。

這是應該要重視的,「易往而無人」,這是非常痛心的事,蓮如上人因此感嘆。

蓮如上人的感嘆,是感歎佛恩浩大,而眾生卻不知珍惜,把佛的心如此遭踏。

假如不能體解佛心,但是自己還有辦法出離三界,那也沒有甚麼,因為他不需要。

但是又不知佛恩,又不能夠出離三界,又在那裏叫苦連天,要救他他又不理會。

看著眾生受苦,佛伸手要救,眾生卻不理會,這才是心痛,可憐憫者也,無知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