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定業,諸佛都以不加以干擾的方式看待,就如對待琉璃王,讓你看見不要再造惡緣。
能夠因此而知道改進,因此而不造惡,是眾生自己的心轉,而停止了造惡,停止了惡因。
這造惡因結惡果,造了因當來一定要受果,如是因如是果,而果中又帶因,因又造惡果,
這是一場無止境的循環,是無法停止的,所以會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菩薩看見了「如是因如是果」,造了一個因,因為此因而受了果報,受果報中又造因,
果報中所造的因,在因緣成熟時,又要再受果報,此果報中又有因,造因成果循環不止。
十方諸佛把此因果循環的道理一再重複的講給眾生知道,目的是要眾生停止此循環。
雖然十方諸佛在各自的國土教化眾生,成就各自國土的眾生成就佛道,如釋尊在此土。
如《悲華經》所說,十方諸佛都發願在淨土成佛度眾生,而我等所生之穢土唯釋尊一佛。
然我等之福報太少,所以感佛出世的時間亦短,唯有八十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止。
十方佛淨土,一佛入滅度,像法結束之前,新佛同時應運出世,使該淨土有佛度生。
然我等之穢土,釋尊入滅後,下一尊佛——彌勒菩薩上在兜率天宮說法,時間尚早。
彌勒菩薩何時下生,要等到他再兜率天的壽盡才下生,就是要等到都率天的四千年。
兜率天一天,人間四百年,而當初釋尊降世度生,以兜率天講當天彌勒菩薩就往生內院。
所以有很多的修行人,發願往生兜率天彌勒內院,與彌勒同降娑婆,龍華三會成就佛道。
但是往生彌勒內院不見得是容易,首先沒有佛願的加持,又有外院物慾的迷惑阻礙。
不管是淨土或是穢土,該土的教化主、佛,除了講自己的法外,一定要講往生淨土之法。
以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釋尊所傳的法,若以密教所說九乘次第,從凡入聖之法。
第九乘唯大圓滿見,所修之法的偈子說:
無修無證無證者,無取無捨任運住;真實體性真實觀,所顯悉為本體性。
法性自性互含攝,明體真常無生佛;瑜伽者於此認得,即是本來大覺王。
這是到第九乘,也就是最高的境界,黃教只承認到第六乘,不承認最後的內三乘。
這是即身成佛的知見,就是即父母所生身而成佛,所謂的「且切」立斷「托嘎」頓超。
一開始說:「無修無證無證者,無取無捨任運住。」最高境界所達到的,就是如此。
在看看我們阿彌陀佛所教化的念佛行者,以大和國的清九郎和讚岐國的莊松來作比較。
清九郎同行,他女兒成年待嫁,一位地方上的無賴要他把女兒嫁給他,他答應了。
女婿還提出條件,不可以強迫他念佛,他答應但是要他在旁邊看就可以,不用跟著念佛。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大家不看好的事情有了大轉變,他女婿成為無為無作的念佛行者。
這樣一位大修行者,以聖道門來講,他過著相同的生活,清苦的生活,女婿陪伴著他。
莊松同行認不了幾個漢字的念佛行者,但是對於淨土法門,真知灼見難有人能出其右。
常常以非常銳利的字眼,開導他人進入信心,因為常會有人料不到的出言,大家都怕他。
選他們來說淨土真宗,不表示淨土真宗沒有真才實學之能人,歷代祖師都是一時之俊。
要讓有志於淨土者知道,不是一定要大修行、大學問才能入信,有時候這些還會是障礙。
莊松同行一生貧苦,而他卻是甘之如飴,在臨終前,同修同情他要幫他出資修墓建碑,
他回說:「我才不會待在墳墓底下裡!」
他們蒙佛的攝取不捨,獲得佛所賜的信心,成就了往生,就此一生念佛恩感佛恩。
一生念佛不斷,如善導和尚所指示,「上盡一形,下至一念。」於信心決定後念佛不斷。
而念佛行者,於所念佛名,非是積功累德,更非是向佛求救,而是感念佛恩,或是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