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鸞聖人所立之宗,是阿彌陀如來直接的宣說,故《御文章》

(第四帖第九通.疫癘)寫道「阿彌陀如來說……」。

第四帖第九通的全文如下:

【第四帖】第九通:疫癘定業章

最近,非常多的人染上疫癘死去,此並非因疫癘始會死,是從出生時已注定之定業也,

不須大驚小怪。然者,值今之時分死去時,人皆思是因疫癘才會死,實亦道理吧。

此故,末代的凡夫.罪業之吾等,阿彌陀如來說:

「罪業不論如何深重,一心信憑我的眾生,必定救度」。

如此之時,愈發深深信憑阿彌陀佛,思可往生極樂,一向一心尊彌陀,

絲毫無持一點疑心也。如此體會以後,不論睡時、醒時,

唯申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者,是向佛申如此易救助我等的御難能可貴,

御歡喜的御禮之心也。是即申佛恩報謝的念佛也。

慚愧敬具 慚愧敬具

延德四年(1492年,78歲)6

人生有如一場戲,一場劇本早就寫好的戲,每一個人就照著劇情,一路演下去。

我們知道,要拍一部電影、戲,要先有劇本,而劇本要能合情合理,即符合邏輯,

在寫劇本之前,先要擬定大綱,在大綱裡,每個人物的角色,他的人際關係都要有。

一個社會,大到全世界,都是一個共業體,由世界到各洲、各國,到國家中的各社會,

都是由各自不同的共業所組成,人就在他的各自共業體中存在,生活於共業及自業中。

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立的別業,而這各自的業又多多少少受到所群居體的共業所影響。

古人說「未註生先註死」,人生的劇本,就在還沒出生之前已經寫好了,何時生何時死。

你這一生要如何走,在你還沒出生前就已經定了,來還債的,來要債的,如何還如何要,

他們很清楚,業會帶著他們走,何時緣到,你戀愛結婚,又何時緣盡,夫妻別離。

就如袁了凡先生所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對我們凡夫來講,一切都是定業。

這定業連佛釋尊都不去改變它,也遵循這業的流轉,以琉璃王滅釋迦族的事可看出:

琉璃王因為記恨當年被釋迦族的排擠,當他接王位後,就派兵攻打釋迦族,滅釋迦族。

世尊在大兵經過的路上站著,琉璃王見到釋尊馬上退兵,如此兩次,第三次琉璃王想,

假如這一次出兵,在遇上釋尊,就此罷手不打,但是一路直攻釋迦族,並把釋迦族滅掉。

大目建連因為尊貴釋迦族,為了保留其血脈,把一些菁英放在他的缽中帶上天宮,

當琉璃王離開後,到天宮中把缽取回,而缽中的人都已經化為血水,不再是當初的人。

所以問釋尊所以的緣由,釋尊解說,以前有一村莊,旁邊有一湖泊,村民補到一條大魚,

就把那條魚殺了,供全村的人食用,當時的他是一個小孩,看了魚用木棒打魚頭三下,

但是他沒有吃那魚肉,所以果報頭痛三天,村民就是現在的釋迦族,魚就是琉璃王。

村民因為吃了魚,果報就是要被這魚所殺,今琉璃王來要債,就是滅釋迦族。

當一個流行病流行,有很多的人受感染生病,或因此而死亡,我們說他們受感染。

釋尊於滅釋迦族一事,知道全因後果,只是出面站在路上,讓琉璃王能知道停止業緣,

因為知道琉璃王滅了釋迦族後,當下地獄受無量苦,示現以讓琉璃王能夠停止此惡緣。

定業,釋尊沒有發願解除示人的定業,只能示現讓眾生知所進退,停止惡因緣的循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