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言韋提白佛。我今因佛力故見彼國土。

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彼佛國土者。

是其四證也。

此明違提偏為常滅後常沒苦機致請今經,故取之證偏為常沒,反顯諸師人情失。

濁惡不善五苦者,如依文釋。

見彼佛國土者,見有二種。曰眼。曰心。如前所辨。

問:上云,一一取佛說為證,今何引用韋提語耶。

答:第二文佛語既示偏常沒,今此請言全同佛語,況印可韋提請問稱佛意。

  以言善哉快問此事。所以取之屬佛語耳。

(觀佛淨土,有眼見有心見,都稱為見。

 但是往生與否,事實上和你有沒有見到佛關係不大。

 最主要的是信心問題,根本上是佛的救度,你能不能領納到。

 佛的救度是必定的,是一定能成就的,這一點無須致疑,也沒有討論的必要。

 關鍵是你什麼時候才能蒙佛的真正救度,能夠往生極樂。

 我們人一生不夠百年,十世千年,人類的歷史不夠三四千年。

 對人類來講,已經是很漫長的時光了,因為與我們的壽命比根本無法比。

 但是對佛來講,可能是一剎那,非常短暫的時間。

 就以補處佛,彌勒菩薩所住的兜率天講,時間的計算就長了。

 人間四百年,在兜率天才一天,所以人出生到死四次他們才一天。

 我們掙扎的出生、成長、學習、年老到死亡,來回四次可能五六次,才一天。

 極樂世界更長,我們的一劫,在極樂世界才過了一天。

 我們在這麼猶疑,我們在這裡掙扎,是留是去,妻兒財產的過了一生。

 人的一生,有的人是平平順順的過,但是有非常多的人是在困苦中度過。

 可能我們今生是順利的,但又有誰能保證,我們會一直的順利。

 所以能知道有淨土可以往生,有阿彌陀佛的救度,我們絕對不可以放棄。

 禪宗祖師的話,福州元沙師備宗一禪師的話:

 『未可道我且待三生兩生,久積淨業,仁者,宗乘是甚麼事,

  不可由汝用功莊嚴便得去,不可他心宿命便得去。』

 佛法是心地法門,這知見非常的重要,信就是見的最根本。

 這見不是就是看法、觀點這麼的粗淺,這見就有如印章一樣,

 每一件事情一發生或是看到,是直接的反應,完全沒有商量的。

 這凡夫人,執著凡夫的見,就有妻兒、財產,我的你的這些分別。

 這些的分別不用經過大腦再去分析辨別,就很直接的反應出來,你的我的。

 這些的見都無法超脫,我們要往生極樂,就要取佛的知見。

 佛的知見,這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懂的,但是領納佛的知見總可以把。

 要如何領納,佛要度我們,用的是佛的願力,接受領受佛的救度。

 禪師說不可以有這種想法,積功累德,一世不夠,再加個兩三世。

 這不成的,因為都是在自己的知見裡起作用,無法成就往生的。

 佛的國土已經成就了,不用你再費心用力去莊嚴佛的淨土,這有疑佛之嫌。

 縱使你五通具足,能過十方世界於剎那間,能知過去久遠劫之事,

 這些的神通於往生的事業完全沒有任何的幫助,往生是佛的願力,是佛力。

 是佛的願力所成就,是依佛力才得以往生的,並非自力能成就的。

 禪淨是一家,是以知見成就成佛的,這是禪宗所指的。

 佛捻花微笑,迦業見亦微笑,佛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迦葉。

 佛說法,迦葉聞法,在佛無說,在迦葉無聞,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以付。

 這是以心傳心,心心相印,以心印心的心地法門。

 淨土法門也是如此,佛說已欲往生者已生,今欲往生者今生,當欲往生者當生。

 佛沒來但已來,我沒往但已往生,沒來已來沒往已往,而往生事業已成。

 我人在此娑婆,有七情六欲,一切凡夫之情想具足,但是已往生不退轉。

 就是這麼知,就是這麼見,因為一切都是依佛的願力佛的見成就的。

 當我今生報盡命終時,一般的念佛者,祈求佛現前來接引。

 但是我不如此想,因為佛一天二十四小時與我同在,沒有現在才現前來接引之理。

 所以傅大士的話很對,就是這樣的見,一起共勉: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