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七如華座觀中說言。韋提白佛。我因佛力得見阿彌陀佛及二菩薩。

未來眾生云何得見者。是其七證也。

正取未來眾生為證。

此亦韋提請言。而屬佛說同前。

(《觀無量壽經》第七觀華座觀文說: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

  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

  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世,侍立左右。乃至,我因佛力故,

  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一部觀經和整個淨土法門都是除苦惱法,佛法也是除苦惱法。

 佛在世時,韋提希夫人因佛力故得見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今天已經是釋迦牟尼佛滅度後三千多年,要見阿彌陀佛及二菩薩還是佛力。

 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成就,使我們得見佛及菩薩,更能往生極樂世界。

 很清楚的,不要說往生是佛願力成就,我們能見佛也是佛的願力成就。

 不要認為我們能力不夠,佛會不救度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功德才行。

 沒有那回事,佛願是誓救度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出離苦海。

 這裡所講的一切眾生,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佛誓言要救度的眾生。

 只要我們肯,只要我們放下,我們願意接受佛的救度,佛的攝受馬上。

 並非我積功累德,念佛成片,甚至於念佛念到事一心或是理一心成就,

 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還是要靠佛的願力的救度,要靠佛的攝受,才得往生。

 假如你對佛仍然存著疑的心,那麼保準你老兄,要到疑城胎宮住個一段時間。

 《無量壽經》說:

 『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

  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

  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

  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

 這疑惑對修行人是最大障礙,會障礙我們的往生,縱使往生還是有礙。

 佛智是不可思議的智慧,並非我們凡夫的知見所能知道的。

 不要說佛的智慧難知難了解,菩薩之間,位階的高低,其間的智慧功德能力不同,

 經上說,初地菩薩不知二地菩薩的舉足下足處。

 初地菩薩看到二地菩薩,但是無法知道他要從那裡出,又要到那裡。

 這只是差一個階層的菩薩,而且又是地上的菩薩,都是神通自在的菩薩。

 佛的神通智慧更加不可思議,也無法稱說、稱讚、讚嘆其智慧。

 所以說《華嚴經》時,諸大菩薩在佛前演說其各自的神通智慧及成就。

 諸阿羅漢於此,如聾如盲一般,聽是聽看是看,但是不只不知,也看不懂。

 有如聾啞之人一般,又有如瞎子一樣,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又佛的智慧是無等的,沒有任何的菩薩、阿羅漢的智慧能與佛等同的。

 是無倫的無與倫比的,沒有菩薩、阿羅漢能可以倫比的,是最上的。

 所以成佛的菩提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漢文為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不能了解佛的智慧,最起碼不可以疑佛智,祖師說仰信。

 信佛智,最重要的是能信入佛的願力裡,經上很清楚的告訴我們的話。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的成就文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是名號的聞,聞是信入,不只是聽見,聽見可以聽而不見,但是聞不一樣。

 聞必定帶信,聞不只是聽見,而且是信入,信入佛的名號所表示的願力。

 當信入名號所表示的願力之同時,即蒙佛願所成就的信心所攝受。

 攝受的同時即是往生的同時,縱使只是一念信入,即蒙佛攝取不捨。

 佛所成就的至心,即成我們機方的至心,即蒙佛願生迴向的招喚。

 南無即是歸命,也是發願迴向,佛的名號的南無即是佛的招喚迴向。

 既蒙南無的迴向招喚,行也即至,阿彌陀佛即至,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當我們起願往生之心南無,阿彌陀佛的行即至,阿彌陀佛南無。

 信佛願力,我們即得往生,雖是凡夫,與諸大菩薩等,何等尊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