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如上人說:不管你的聖教讀得多好,如果他力信心未能確定,那也是徒然。
如果信阿彌陀佛,相信往生決定,一直到命終之時都不疑惑,那必然往生。
禪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師永明延壽禪師,對禪淨的解讀,於其四料簡說云: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當來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
聖教的經典,讀得在通透,參的再透徹,沒用的,用功再深,沒有佛力還是白費心力。
永明禪師對於佛法有很深的見解,著有《宗鏡錄》為聖道門很重要的著作。
清代的世宗雍正皇帝很推崇這一部書,並為這部書作序,也集重點精華成一集。
因何稱名為《宗鏡錄》,永明延壽禪師在卷一並序最後解釋說:
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編聯古製之深義,撮略寶藏之圓詮,同此顯揚,稱之曰錄。
從上面所引的四料簡,可以清楚的看到,永明禪師對淨土往生的注重,雖然他是禪宗。
比照蓮如上人的話,禪法就是聖教,一個在聖教上很用心,也很有成就,深入理解的人。
這還是不夠的,因為這些教理,或是在高深的禪定功夫,時無法有所用的,
尤其是臨命終時,更是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禪師說十人九錯路,或說是蹉跎。
臨命終時,業力現前,或說是陰境現前,我們凡夫人,不論修行再好,還是要隨業流轉。
所以禪宗才會有這樣的說法,「開悟後才修,開悟後不念佛求往生,保準老兄欠再悟。」
參禪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而且一定要有明師指導,更是要跟著明師學,不能離開。
就如《首楞嚴經》所說的,修行所會經過的五十段境界、關卡,稱為五十陰魔。
境界一現前,要有老師帶,要有老師保護,還要跟老師討論,知道如何度過。
如果境界是佛境界,非常殊勝,你很高興,想要把著它,但是程度上不應該有如此,
假如你的老師告訴你,這是好的,應該保住,不應該捨離,結果一作聖解就入魔境。
《首楞嚴經》所講的五十陰魔,在世尊的加持力下,仍需注意的,而此末法之期,
沒有世尊的加持力,要在堅持如此修行,那會是更加困難,不用等臨命終時,馬上危險。
所以永明禪師說,「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放下聖教、修禪定之功夫,專注於淨土。
於聖教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有世尊之加持,功行才容易有所進入,何況是在此末法無佛時。
但是淨土一法就不同了,阿彌陀佛有大願業力,是願救度一切眾生,只要依願即得成就。
一往生成就,見佛聞法,即得無生法忍,即得不退轉,這比念念想開悟者,成就更高。
在此娑婆穢土,眾惡交集惑亂修行,若果要以聖道之法成就出離,那是難上加難。
假如能夠放棄此等依聖道修行開悟之心,一心一向專於淨土,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往生。
如果聖教經典能夠通,又對淨土往生信心成就,那根本是人上人,人中之龍鳳,稀有難得。
禪師說「猶如帶角虎」,老虎已經很威猛了,所向無敵,又帶角是猛上加猛,更是高超。
所以說是「現世為人師,當來作佛祖。」往生之後,即能見佛聞法,披弘誓鎧,教化十方。
連聖教都沒有,也不信淨土,那是非常不幸的人,不管你今生作了多少的好事,還是隨業流轉。
今生命終後,由業力所主宰,縱使有些許之快樂,但是報盡將墮,還是回歸故鄉『地獄』。
蓮如上人勸所有的人,放下一切的執著,縱使你修聖道有力,仍需專於淨土,於往生之道。
若能專注於往生,於往生有信心,更應加強,得成就往生之信心,如此則是:
『如果信阿彌陀佛,相信往生決定,一直到命終之時都不疑惑,那必然往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