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御文章》第五帖第八通云:

「誓若不救度一念信托阿彌陀佛而捨去雜信雜行,一心一向信托之無明眾生者。

 我不成正覺,而成 南無阿彌陀佛。」

者此意也。

在於機之方言者:

言:信(南無)佛之正覺是眾生往生之願行(阿彌陀佛)

又言:佛之正覺能攝取(阿彌陀佛)我等信托(南無)之眾生。

此二者皆是機受之信相也。

(所以當心想南無歸命之時,阿彌陀佛即已不及不離。

 當阿彌陀佛入你心想時,即知是我歸命南無之處所。

 所以南無與阿彌陀佛是不及不離,無所分無所別。

 是南無時即是阿彌陀佛,當阿彌陀佛時即知當是歸命之所。

 而當南無歸命時,阿彌陀佛即相左右,而無所離。

 當阿彌陀佛時,歸命的南無也無所不在,此所以 南無阿彌陀佛。)

《御文章》第五帖第九通云:

「言當流安心之一義者,但是 南無阿彌陀佛之意也。」

(之所以能安心,因為阿彌陀佛與南無常相伴隨著眾生無所離。

 眾生一念相應,則阿彌陀佛即不捨不離棄。

 眾生當憶及往生已成,就算目前造罪盈滿,無法自拔。

 但念及阿彌陀佛不捨不離,不論自己是否業障深重。

 念及這佛所賜之恩典,知往生已成,豈能不安心。

 所以思及南無的阿彌陀佛,安心意滿,但是 南無阿彌陀佛。)

又第五帖第十三通云:

「言取信心,當知亦凝結在此六字之中,更無別有信心在於六字之外也。」

此亦是在機方之言。

然者,於南無之處有阿彌陀佛,於阿彌陀佛之處有南無。

其體即一,是法、是機,法也六字,機也六字。

善導大師二河之譬喻

於「中間之白道」,是為「信心」,亦為「願力」也。

存覺上人之《真要鈔》本云:

「此一念歸命之信心者,非凡夫自力之迷心,是如來清淨本願之智心。

 然故亦於二河之譬如中,以「中間之白道」,在一處喻做「如來之願力」。

 在一處喻做「行者之信心」。 乃至

 中間之白道者,或時被言做行者之信心,或時釋做願力之道。

 此即顯示行者之「信心」與如來之「願心」是也。

 故雖得言是「清淨信心」,亦即是顯示「如來之智心」之意也。」

如是,「法之舉體」即成做「機之信心」。

「機之信心」者是「法體」所成就之「德用」,故以此而言「機法一體」也。

嗚呼!機法者絕對不二,真實不可思議之極。

弘願真宗之尊高,稀有無限之妙趣,應當深深吟味為要。

(所以說此法是極圓極頓之法,圓融無礙之至極。

 眾生能逢此法,乃多生多劫善根成熟而才能信。

 當知能深信不疑於此法門者,決定往生成辦。

 當為諸佛所讚嘆,應該真心頂禮此信心成就者。 南無阿彌陀佛)

此外於本文將為解釋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