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和尚所著的《般舟讚》有一段話說:
大須慚愧,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慚愧二字是這麼解釋:
《涅槃經》十七云:
白法有二能救眾生,一者慚,二者愧。
白法就是善法,這兩種善法能救眾生。
慚者,自己不做罪,愧者,不使他人做罪。
又慚者,從自己內心發起,自己感覺羞恥;愧者,於察知自己之罪,
又慚者,羞於人,愧者,羞於天。
這些都是叫慚愧,人如無慚愧之心者,不配作為人,稱之為畜生。
前面提到,阿彌陀佛成佛已來已經十劫。
在十劫前,成道的一念,已經成就了眾生的往生,阿彌陀佛的成佛,
等同眾生的往生成就。
這是阿彌陀佛的誓願,誓願不成就眾生往生不成佛,如今已成佛,
這此明示眾生往生已成就,但是我等不信受故,
就是這個不能信受,就是須要大慚愧,因為不能了知佛願故,
但是也不須追悔,只須認知,勇敢承擔,欣然接受佛願的救度即可。
當知,雖然我等眾生,不能體會佛願的救度,而徒受流轉之苦。
但是,阿彌陀佛已然成就我等眾生往生的願行,就等著我們的回去。
釋迦如來以總總方便,想要告知我們,阿彌陀佛的願力,
但是如此愚鈍的我們,仍然未知,把釋尊的關懷,殷勤的勸告,
我們的往生,不會因為我們的不信,我們的不聽話,就此無法成就,
等著我們的往生。
就是這一點,我們不信佛願的救度,不聽釋尊的勸告,
也唯有遵循阿彌陀佛及釋尊的關懷勸導,能夠往生。
今天又逢二尊的種種善巧,逢此勝緣,更須當仰信,接受、
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者:
當知,慈悲有三種,這在《大智度論》有解釋,
但我們也可以依《
慈悲有三緣。一者眾生緣,是小悲。二者法緣,是中悲。三者無緣,
小悲者凡夫尚堪,中悲者二乘所起,大悲者唯佛有之。
佛是無緣大悲,為救度我等眾生故,慈悲勸說,應當信知,
徒受辛苦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