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道士所上經目,皆云依宋人陸脩靜而列一千二百二十八捲,
本無雜書諸子之名,而道士今列乃有二千四十卷,
其中多取《漢書藝文志》目,妄註八百八十四卷為道經論。乃至。
案陶朱者即是范蠡,親事越王勾踐,君臣悉囚於吳,
嘗屎飲尿亦以甚矣!又復范蠡之子被戮於齊,父既有變化之術,
何以不能變化免之?案《造立天地記》,稱老子託生幽王皇后腹中,
即是幽王之子,又身為柱史,復是幽王之臣。《化胡經》言:
老子在漢為東方朔,若審爾者,知幽王為犬戎所殺,
豈可不愛君父與神符,令君父不死耶!乃至。指陸脩靜《目錄》,
既無正本,何謬之甚也。然脩靜為目,已是大偽,
今《玄都錄》復是偽中之偽矣!乃至。
言「案道士所上」等者,第八卷初「出道偽謬篇第十」文,
此篇之中於出諸謬,是出「諸子為道書謬」之破文也。
又云:《大經》(《涅槃經》)中説:『道有九十六種,唯佛一道是於正道。
其餘九十五種皆是外道。』朕捨外道以事如来,若有公卿能入此誓者,
各可發菩薩心。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為化既邪,
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隔凡成聖,公卿百官侯王宗室,
宜反偽就真捨邪入正。故經教《成實論》説云:若事外道心重,
佛法心輕,即是邪見;若心一等,是無記不當善惡;是佛心強,
老子心少者,乃是清信。言「清信」者,「清」是表裏倶淨,
垢穢惑累皆盡,「信」是信正不邪,故言「清信佛弟子」。
其餘等皆邪見,不得稱清信也。乃至。捨老子之邪風,入流法之真教。
已上抄出。
次言「又云大經」等者,同卷之終「歸心有地篇第十二」之釋文也。
言「大經」者,指《涅槃經》。天台學者多以彼經稱大經也。
「朕捨外道以事」等者,朕者天子自稱言也。昔梁武帝捨老子教,
永歸佛教受菩薩戒,今《辯正論》以明此事為要須也。
問:今鈔之中引此論文有何要耶?
答:捨外邪教入内正法,衆生依怙佛教本意,顯此事故被引用歟。
將又謂之,外教、内教,頗非對論,如天與地而及比挍。
教主世尊是雖佛身,猶是應身,居娑婆故輙以李老論其勝劣,
故於所明化身土之當卷引之。彌陀報身更非比量,為顯此義尤大切歟。
凡此論文,一一文義,不可輙解,又非要須。雖然粗勘諸篇科段,
示文出處名目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