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如今釋者,唯有二出,不載二超,故豎出中不分權實,普攝諸教;

橫出之中不辨淺深,總約淨教,是則定散專雜等也,何加二超而違彼說?

答:於聖道門,有三乘家,有一乘家。三乘教意不分權實,

一乘教意專存權實。今依一乘,可有差別。仍立豎超,

別為速疾成佛一門。又聖道意雖立淨教,不及定散弘願分別,

又無正助二門差降。依宗家意,既分其差,隨而釋中有橫超言。

依之,擇瑛橫出之言與高祖師橫超之言挍合彼此。

橫一門中出名權教迂回之教。超象實教速疾之道。又對橫超,

豎中可有超義之,故有此分別。乍守本說而開義門,巧葉兩師所立名義,

尤可依憑。

《論註》(卷下)曰:按王舍城所說《無量壽經》,三輩生中,

雖行有優劣,莫不皆發無上菩提之心。此無上菩提心,

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

即是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

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

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

是故(《淨土論》)言:不求自身住持之樂,

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住持樂者,謂彼安樂淨土,

為阿彌陀如來本願力之所住持,受樂無間也。凡釋迴向名義,

謂以己所集一切功德,施與一切眾生,共向佛道。(抄出)

次《論註》文,下卷解義分中第五善巧攝化章之釋也。

名曰善巧攝化意者,以巧方便迴向善根攝化眾生之義而已。

三輩生中等者,問:《壽》、《觀》兩經是開合異,

而《觀經》中說未來發心往生之人,謂九品中中三、下三六品是也。

《壽經》三輩共說發心,相違如何?

答:雖有異義,且一義云:《大經》說相順常途說,

聖道諸教皆談發心得道義故。《觀經》之中說未發心皆得往生,

由佛力故。諸師所立其義不同,不能具述。

問:註家之意許此義耶?

答:此有二意:一不許也,今釋或云:莫不發皆菩提之心,

或云:若人不發菩提心故。二所許也,唯嫌三不,正許三信往生故也。

就第二義,可有即云《大經》所說菩提心者,則指三信之義趣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