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知:至心、信樂、欲生,其言雖異,其意惟一。

何以故?三心已疑蓋無雜。

故真實一心是名金剛真心,金剛真心是名真實信心。

真實信心必具名號,名號必不具願力信心也。

是故論主(天親)建言我一心。

又言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私料簡中,真實信心必具等者,問:所發信心縱為真實,

何必其中具足名號。又六字中,言南無者,即是歸命,即是安心,

何云名號不具願力信心?

答:言信心者,是能歸心,對所歸法所發信也,故發信心必具名號。

是則經云發三種心即便往生,是其義也。若不具行,既同唯願,

何得往生。既往生因,方知發心必具名號。是故今云真實信心必具名號。

又縱唱名,若無信心,難得往生,經云至心信樂欲生,依信可生,

其理灼然。稱名之人未必悉具真實信心,又是現量,故有此釋。

凡按大信海者,不簡貴賤緇素,不謂男女老少,不問造罪多少,

不論修行久近,非惡非善,非頓非漸,非定非散,

非正觀非邪觀,非有念非無念,非尋常非臨終,非多念非一念,

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信樂也。喻如阿伽陀藥,

能滅一切毒,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也。

云不簡等,云不謂等,明不簡機,十方眾生無所簡故。

不問等者,明非依罪不得往生。不論等者,明生不由自力之功。

〈散善義〉云不問時節久遠,《法事讚》云無問罪福時多少等,

是其意也。

非行等者,問:稱名念佛既是正行,亦是大行,何云非行?既是勝善,

亦是大善,何云非善?既是頓教,何云非頓?既是散稱,何云非散?

本非觀念,何論邪正?既有所念,何非有念?尋常、臨終共修行時,

何皆云非?多念、一念俱許往生,何各云非?

答?名號雖為大行大善,是所行法,今能信心,是故且云非行非善。

言漸頓者,是約宗旨,不關信心,故亦云非。言定散者,此有二意,

一者指法,二者指心。今亦指心,但就指心非定散者,所言信心為散心,

故且云非定,而有念佛三昧之名,三昧定故且云非散,

故《觀念法門》 云: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稱三昧者,心眼即開,

見彼淨土一切莊嚴,說無窮盡也。(已上)

又云:言三昧者,即是念佛行人心口稱念,更無雜想,念念住心,

聲聲相續,心眼即開,得見彼佛。瞭然而現即名為定,亦名三昧。

(已上)

口稱之力已見彼土依正二報,故約見佛有非散義。縱無眼見,必有心見,

縱現不見,臨終之時及順次生必定見佛,有此義故有三昧名,

約此理故云非散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