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往生要集》卷下末)云:如一斤石汁能變千斤銅為金,
雪山有草名為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
尸利沙見昴星則出菓實。(已上)
次文下卷(《往生要集》)大門第十問答料簡,略有十事,
其中第五臨終念 相明他力益,顯往生利,或引書典,或加料簡,
載種種譬。《集》主先德自加十喻,今於其中所出三也。
石汁第三,忍辱第五,尸利第七,或本以尸為月,錯也。
《選擇本願念佛集》(卷上)(源空集)云: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之業,念佛為本)。
又(《選擇集》卷下)云:
夫速欲離生死,二種勝法中,且擱聖道門,選入淨土門。
欲入淨土門,正雜二行中,且拋諸雜行,選應歸正行。
欲修於正行,正助二業中,猶傍於助業,選應專正定。
正定之業者,即是稱佛名,稱名必得生,依佛本願故。(已上)
次《選擇》文,初文題後,文前要義;後文流通,一部總結,正雜分別,
正助決判,往生安心,二文最要。
明知:是非凡聖自力之行,故名不迴向之行也。
大小聖人、重輕惡人,皆同齊應歸,選擇大寶海,念佛成佛。
是以:
《論註》曰:彼安樂國土,莫非阿彌陀如來正覺淨華之所化生,
同一念佛無別道故。(已上)
次私御釋。
是非凡夫自力等者,經(《大經》卷上)云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釋(〈玄義分〉)云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念佛只是彌陀功德,
更非凡夫有漏行,故不借機功得往生益,偏是自然不可思議。
此《集》本意此深旨 也,所引《論註》所釋莊嚴眷屬功德成就文也。
問:胎生邊地是非化生,何因總云莫非化生?
答:胎生邊地非報土相,今言正覺華化生者,正報土相。
同一等者,一義云:釋彼土相,非此土行,故《智論》(卷七意)
云:無量壽佛國人生自然能念佛,又《小經》云皆悉念佛。
今義不然,於彼念佛非敢所爭,經說論判分明之上,
華臺端座念彌陀釋亦以炳然,但今文者指此土行。所以然者?
當句次上文(《論註》卷下)云:凡是雜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濕、
若化,眷屬若干,苦樂萬品,以雜業故。(已上)
此釋之意,雜生世界能生苦因,雜業異故四生不同;
安樂國土念佛一行為正因,故純一化生。以之思之,淨穢相對,
因果必然,言無別道,又次下(《論註》卷下)云:
遠通夫四海之內皆為兄弟也。(已上)
彼《論註》言有此妙談,言四海者非淨土相,閻浮同行同一佛子,
勸其相親稱之兄弟,兼標可為來生俱會一處親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