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自力他力,應如何領解乎?

答:法然雖無可入殿上(天皇之處)之資格,然天皇召見故,二次入殿上;

此非我之能,天皇之力也。

何況阿彌陀佛之力,酬答稱名之願而來迎,有何不審!

自身罪重無智故,而思佛何以能救者,是全不知彌陀之本願也。

為容易救度如斯之罪人所發之本願名號故,既稱念名號,則勿有絲毫疑心。

十方眾生願之中,有智無智、有罪無罪、善人惡人、持戒破戒、男人女人;

乃至三寶滅盡之後,十歲之眾生,亦無遺漏。

彼三寶滅盡時之念佛眾生,與今時行者比之,今時行者如佛也。

彼時者人壽十歲也,戒定慧三學之名亦不聞,此等眾生,亦知可蒙來迎。

而我身卻被捨棄,無此之理也。

但若不欣極樂,不信念佛,則成往生之障。

倦念佛之人者,失無量寶之人也;勇念佛之人者,開無邊悟之人也。

應以願往生心相續念佛。

罪人之念佛者,乘本願、生極樂,故云他力本願,云超世悲願也。

以為朝暮造罪,一文不知之人,雖然念佛,往生不定,此之疑者,

不知彌陀本願乃兼為善惡之機所發也。

念佛之機者,唯隨其天性而念佛往生也。

依宿世之業所生之身,今生之中不可改變,如女人欲成為男人,今生之中不可能。

唯隨其天性而念佛,智者則以智者念佛往生,愚者則以愚者念佛往生。

有道心亦念佛往生,無道心亦念佛往生,乃至生邪見之人亦念佛往生。

富貴者、貧窮者、欲深者、瞋重者、有慈悲者、無慈悲者,以本願不思議,

但念佛皆往生也。

譬如日出者,不嫌地之高低,悉皆照之;月明者,不簡水之淺深,悉皆浮影。

念佛一願者,普含萬機所發之願也,勿以小智論機之利鈍;

但念佛者,皆悉往生也,故發十方眾生之弘廣大願也。

佛言念佛之人如疾雨之往生極樂,若調心修身之後方能念佛往生者,

豈言如疾雨之往生乎!

又,非言有此本願故,使人恣意造惡;唯顯示彌陀本願之廣大不可思議之相也。

若言念佛往生之義甚深甚難者,應知乃不知彌陀本願之人也。

法然亦非以檢校、別當之位往生,乃以本來之法然往生也。

年來所習之智慧,亦非為往生之用;然而,所習之益,若如是知者,其益難量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