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者,舉四苦攝餘四苦。痛者,異譯云:痛痒。苦之甚,曰痛痒也。
苦類眾多,知十苦(《寶積》)百一十等。(《瑜伽》)
汝今亦可自厭者,令補處大士,同于凡夫,是謙敬之相也。
與《普賢願生偈》意全同。
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者,使厭捨不淨。
《會疏》宜自決斷句,屬下者,未可。與異譯可合考也。
惡露者,《琳音》五十四(二十一)上烏故反。
《考聲》云:惡猶憎慊。又七十五(六右)曰《玉篇》曰:惡露泄漏,無覆蓋也。
望西云:《觀佛經》云:自見己身三十六惡露不淨。《本起經》說:
老相云惡露自出,座臥其上。《醫心方》云:惡露者,血也。
《大論》說:五種不淨。《十疑論》出七種不淨。云云
宜自決斷者,深決其過,可厭捨也。
二、明淨土可求亦二:一、示如實修行。
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淨,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裏相應,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
吳譯文:如《會疏》引,端身等二句,身業善,離殺等過,故身端行正,
修三善等諸善云:益作諸善也。
修己潔淨,洗除心垢者,意業善也。習無貪等,修己而潔體離貪等過故,
洗除心垢也,言行忠信,表裏相應,是口業善。
義寂云:離虗誑等,故言行忠信。修實語,故表裏相應。忠者,直也信者誠也。(文)
此之三業,如實之行,寄上輩說。若他力行者,與上若聞深法,以至誠心,
願生彼國文相通,不同上下輩。獲往相行信,必具此德也。
人能自度等者,自信教人信等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者,此中要也。
精,謂明,謂明信;求願,謂願生彼國,不生疑惑,乃至一念;是精明求願之義也。
(精字,依論主述,應為專精。)
積累善本者稱念名號,積累而不見積累之相,何以故?聞無量壽佛名,靡不歡喜故,
何以知,名號為善本,謂益作諸善之外說善本,非名號而何乎?
二、彰橫超勝益
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佛國,快樂(受樂長)無極,
(次成德長)長與道德(初明益長)合明,永拔(離過長)生死根本,
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得壽長)壽一劫、百劫、千萬億劫,
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為(明益勝)自然,次於泥洹之道。
(《玉篇》。須臾俄頃之間也,三十年為一世,又一代為一世,又父子相代為一世。)
吳譯文《會疏》引。漢本同之。
勤苦須臾謂少因。後生等,明長樂果。
僅一生少因,成辨安養證果,一代聖道希有其益,但淨土一門。
故科云:橫超勝益也。一生直成辨者,與前無數劫來,修菩薩行反。
後生等者,顯彼土得證。快樂無極者,與上憂畏勤苦,不可具言反。
長與道德合明者,要解云:此借易之辭。
《易》云: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合明者,能信信與所信,
五智合也。(文)
永拔生死根本者,與上乃至今世,生死不絕反顯。上卷言,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生死根本是無明。與佛智明合明,無明拔其根。無復貪恚等者,根本已拔,
枝末豈存乎?此橫超勝益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