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楞嚴經》裡有一段比喻的故事說: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

因緣自然,理窮於是。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

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

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

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

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

這段是講說,世尊講經所住的王舍城有一人名叫演若達多的,他發狂的事情。

有一天早上他起來後照鏡子,看見鏡中的人年輕貌美,他很喜歡,突然想到,城中的人,

每一個人都有頭,鏡中的人也有頭,但是他就是沒有看見他的頭,他的頭不見了。

所以就急急忙忙的出外找他的頭,佛說『頭本自然,本頭不失,狂怖妄出。』

每一個人都一樣,頭本來就好好的安在脖子上,沒有一個人會是不一樣的。

不一樣,頭不在脖子上,那不叫做人,那叫做死人。

相同的道理,阿彌陀佛深知我們凡夫人的能力,我們無法發往生極樂世界的菩提心。

為了滿足眾生的往生,為了成就眾生的往生,佛為我們發願,為我們成就了菩提心。

而這佛願所成就的菩提心,是遍諸有眾生,所有的眾生都有,經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很清楚的指示,諸有眾生,就是所有的有情眾生,只要是有情眾生都包刮。

這裡的聞,不只是聽聞,是要,『聞者聞佛願生起本末無有疑心。』

是要,『聞佛本願無疑。』對佛的救度無疑無慮,信心歡喜,乃至是一念。

演若達多若果真找到了一顆頭,他認為是自己的頭,就安在自己的頭上。

那就是說他有兩個頭,頭上安了一個頭,在自然的環境下不會承認這是自然的。

佛已經為我們成就了往生所必須的發心,已經無料奉送給我們,不需要我們再發心。

假如你還要再發個心,認為自己沒有往生所具備的菩提心,那你是經上所說的「狂人」。

你發的心,安在佛所發的心上,根本就是四不像,無法成就往生,經上說:

『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

就是不用去計度,佛教我們聞信,我們就是聞信,如此就是往生成就。

不用另外還要發個菩提心,也不用積功累德,更不用每天非念幾萬佛名不行。

不用念到一心不亂,又是事一心,又是理一心,這種高超的定功夫,不用這般。

一心就是,一心一向,不是要求定功夫,更不是一句佛號功德無量,可以積功累德。

可以用以豐富他世,可以給子孫富貴,可以莊嚴佛淨土,都不是這般。

念佛是無功用行,是無所求的行,是佛願所成就的行,非我所知的行。

當我聞信佛名號,聞信佛願力已經為我成就往生,成就淨土。

無須我任何的支付,無須我任何的功行,我是無能力回報的,只有感恩。

感念佛恩,所以因為感恩故,只能稱念佛名號,此是為報恩,『南無阿彌陀佛』。

《歎異鈔》在這一段說:

『而心想「念佛乃如來意圖」則毫無自己意謀挾雜,故亦本願相應,得以往生真實報土。』

無自己的任何意圖、意謀,全依佛願,因為念佛乃是阿彌陀佛的意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