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即使只是講個一字兩語,透露出來的,都是自認為自己很懂得佛法。

獲信之後,會覺得自己是惡者,或是因為源源不斷的信心歡喜,而說出對佛的感恩之情。

兩個不同的時段,獲信之前,教海算沙,英勇無比,獲信後心平氣靜氣定神閒。

甚麼是教海算沙,釋尊教法無量,略說八萬四千法門,教法之多及深有如大海。

經教之多有如海邊的細沙,進入教海,要窮盡一切經教,有如海邊數細沙。

這種人聰明過人,可能很會讀書,或是很會修行,所以表現出來的是高人一等。

有一位這樣的修行人,應當是很好的代表,他在美國加州,有很大道場,

徒弟眾多,追隨者也很多,有一個特色,他會用棍子打人頭,說是幫人消災。

就會有一群人跪在他面前,心甘情願,又高興的被打頭,說這樣幫人消災。

他到了晚年,自己生了病,不能視事,徒弟們把他辛苦依生所累積的錢才大花。

一知道後,很生氣詔來所有弟子,出家在家,大開會大批判,痛批那些徒弟。

我就告訴同修,再過幾個月,他們會開大法會,同修說不可能,他們有規矩。

沒有多久,消息出來,要開陸海空大法會,時間又長,收費也比較高。

後來又到華盛頓DC,有些他的信徒一聽他來,就趕快來要他打頭,他拒絕了。

後來我才知道,他身體不行了,眼睛也看不見了,出門走路都要人攙扶才行。

這就是上面所說的,「都是自認為自己很懂得佛法。」典型的代表,好不好自己選擇。

所謂的「滿瓶不動,半瓶搖。」真正理解佛法的行者,他會是謙虛的,那麼的謙卑。

我很喜歡引用大和的清九郎,作為一個獲信者,給後進的一個好榜樣,引述幾段事蹟:

清九郎攜老母參詣京都的本願寺,臨走時老母說:

我歲數大了,行動困難,還是你一個人自己去吧。

清九郎回答的是,雖然可以雇用人,用轎子抬著去,但是自認身分不合,

這樣對母親可能舒服些,只能委屈母親,由他揹著前去。真的來回都背著母親。

雖已獲信心,理上來講,已經獲得安心決定,是應當直得欣喜,

但是看清九郎同行,那種謙卑,自認是罪惡凡夫,沒有高人一等的心態。

大和的淨光寺僧玉譚,要回越中,心想越中有很多的真宗門徒,

但是都還沒能入信,想請清九郎過去,讓大家見見他,一定能受法益。

年逾七十歲的清九郎,就應要跟著僧玉譚一起上路,一路走了上百里的路。

走了好多天,僧玉譚越想越覺得可憐,雖然他不曾喊累,但是走得一顛一跛的。

便安慰他:「你今天一定很累了吧!」回說:「不!從未累過。」

僧玉譚追問說:「你雖然口說不累,但是為何走起路來一顛一跛的?」

清九郎回說:「我的身體也許累了,但我心絲毫不疲。我年紀大了,

走路不方便,所以你會覺得我可憐。可是,我的外型雖已七十,

但內心恆保十七,永遠是勇猛地、喜悅地稱名念佛,不曾累過。」

沐浴在佛恩下,那顆敬佛的心是不退的,永遠保持著那麼的喜悅,對佛的孺慕。

沒有喊累,也沒有邀功,因為希望有人能因此獲信,所以一路法喜充滿的。

老了行動不方便是事實,但是內心感佛恩所發出的喜,使他一路不畏辛勞。

兩種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心態,可以作為我們的樣子,看那種樣是我們要的。

可以是高高在上作人師,但如同莊松同行所說,吃得肥滋滋的,地獄獄卒喜歡。

或是沐浴在佛光中,更重要的是活在佛的懷抱中,滿足的無求的低調的念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