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喻迭相惑亂及自造罪退失

問:相惑之言似言互惑亂,今但他作惑亂,相字當云何消。

答:迭之字若作互者,(互交互也)則成自他相惑之義,今文作迭,迭者更也。

         異見異執邪人相黨,前者推後,後者助前,更迭相欺。故云迭相惑也。

自造罪退失者,上別解別行等舉他障難,此舉自障。就自障中自有二種。

一者通障,於五陰上所起惑業,總障三乘九城道行,故云通障。上喻中云,

   空曠迴處群賊惡獸欲殺者是。

二者別障,自造眾罪疑退往生,此局願生人,故名別障耳。即今自造罪退失是。

他障易遮,自障難防,志往生者所可顧也。

問:此自造罪退失者為他力信者,為自力人耶。

答:愚禿鈔云:群賊者,別解別行異執惡見邪心(他障)定散自力之心也。

         定散自力心者,明自造罪退失,反示他力念佛信者無可故思造麤重罪之理,

         亦無可起疑退念之由也。於今此文他流異解。

         有說,三心具足行人若造罪後,不懺悔者,退失往生。(楷破此說)

         有說,具三心者決無生疑退心。

         有說,信外輕毛凡故,至有造罪或生疑退,然其願力金剛信種慈光照護,

         永不捨故,雖有所犯,隨懺心起,雖有退念,迴願心發故,有暫退,而非永退。

         願力迴向他力信心體是佛智,寧有暫退。(上下品疏言若深信淨土無為樂者,

         善心一發永無退轉,禮讚偈言,真形光明徧法界,蒙光觸者心不退。)

        其暫退念是凡情過,非關願力迴向信體。譬如醉眼大地迴轉,迴轉在眼非關大地。

         (舟行岸移雲駛月運)一仰樹心弘誓佛地,佛地即是我信心體。佛地無動轉,

         信體豈暫退。為報若猶有疑退念起者,(即東喚迴內障賊攝)服膺信機之訓,

         察己僻情之怨,應喜佛願決定攝受,如醉眼迴轉,大地不動矣。

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

遺遺失也,又遺忘也。若值外障若由內障,生疑退心,是為遺失,即遺忘也。

每觸境緣,常念佛願攝受,名念佛無遺也。

楷云:彼文願力道者,有說,非指佛之願力。前說眾生願往生心,(以為白道)

     故指前云彼願力道。念念相續,乘自願心得生,名乘彼願力道。

     如說乘念即生等也。(傳解同之)此亦不然。

   彼願力言不相應故。合上法說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故指佛願力名彼願力道。

   文義歷然,不須諍也。

此同我宗說,文如前所引。

捨命已後得生彼國與佛相見慶喜何極

 正合當益。不可以此難前益。若會此文亦成現益。

報命未盡,而淨業成即名捨命,如前引證。(北本涅槃二十)

身未生彼而入眷屬莊嚴之數,故名生彼。

般舟讚云:迴心念念生極樂,終時即見金華至。具如前辨。

常作此解常作此想故名迴向發願心

此解此想者,解謂忍解也,(忍可決定之領解也)想為思想也。

兩個此字,指上法譬。取要言之,乘佛願力免諸障難,生比與佛相見慶喜。

念佛行者每對緣境常作此解,(作此解故無疑退生)常作此想(作此想故發歡喜心)故。

總結勸云作此解想也。

故名迴向發願心者,所作解想合迴願心,應有深由,其義何者。

今經迴願心含隱顯二義,故疏前文並釋二義。

初言迴向發願心者下至故名迴向發願心也。(七十二字)釋顯說自力迴向發願心。

(化土卷截取此文證自力迴願心)疏次文云,又迴向發願願生者,必須決定真實心中,

迴向願做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剛,不為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人等之所動亂破壞。

唯是決定一心捉正直進不得聞彼人語,即有進退心生怯弱迴顧,

落道即失往生之大益也。(八十七字信卷御點)

文中,又迴下至作得生想,(二十三字)釋隱彰他力迴向發願心。

此心下預示二河譬之意。(信卷捷取此文證他力迴願心)

由此觀之,白道譬者,固示弘願他力一道。(言乘彼願力之道者,即其明證。)

今結他力白道解想合迴願心,言常作此解常作此想故名迴向發願心者。

此顯示今經迴向發願心是深信願力之心,非自力迴向願心。

信機之釋其義彌顯。(若有自善可迴願者,何勸信機。)

經疏密意,我祖相傳,蓋若斯乎也,同志人思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