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迴諸行業直向西方

此合喻文勿卒看過。

人行道上直向西者,謂行白道上直向西岸也。然上喻中自有兩重。

初作欲行白道到西岸之思念。(此時猶未行白道上)

上喻文云,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心應可行。

後聞東岸勸聲西岸有人喚聲而起決定心,行白道向西。

上喻文云,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

今此所舉正在後重,喻迴諸行業直向西方者,以行白道上喻迴諸行業。

以直向西岸喻直向西方,(極樂)合喻義如斯。然他流異解。

一曰,言迴諸行業者,迴即回向,迴自行業趣向極樂故,名回向。回向二字自見文中。

   (迴諸行業直向西方)此則顯說義,當西鎮之義。

二曰,自他所修善根本是彌陀本願功德,但以迷情執謂己業,故為惱賊所奪,

   不得成出離業。今既如實信是佛德,迴諸行業歸向彌陀,名迴諸行業,即是迴願心。

   上所謂清淨願往生心是,乘此迴願心直向極樂界,故云迴諸行業直向西方也。

   楷定記言迴諸業者,自當真實心中迴願。(希聞鈔四二十五言,至回向心,前所簡斥,

   雜毒虛假疎雜行業,尋其本源皆彌陀德,故以過去今生自他凡聖善根迴向彌陀功德,

   名回向發願心。)

依我祖意,經含隱顯,顯以要門自力三心為往生道,隱以弘願他力三心為往生道。

疏合隱顯喻一白道。(我祖義分白道白路,今順本疏為一白道。)

先約顯說義,則自力行人迴向自善根名迴諸行業。然此人不被佛光攝故,

或有造罪生疑退心。下合喻文以自造罪疑退往生合東岸賊喚迴者是。

次約隱彰義,迴諸行業者,是法體迴向非行者迴向。

玄義分云: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不直言迴向而言之義者,示法體迴向非行者迴向。何者,本願名號法體,

本具眾生往生行業。法體雖具,而不歸命則不為已往生行業。仰歸命佛願時,

即成往生行業,即是當迴向諸行業之義,故云亦是迴向之義。

執持鈔云:此意(指歸命意)普令萬善萬行為淨土業因,亦是迴向之義也。

然則今所言迴諸行業者,是法體迴向,即深信德相,故合之人行白道上直向西耳。

有說,言迴諸行業者,非是合白道,迴迴轉之義,轉諸行自力心說名迴諸行業。

唯信文意云:言迴心者,謂轉捨自力之心也者是。言直向西方者,合歸他力白道。

此不順文,見者思焉。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迴者

文如前解。

問:上喻先舉東岸勸遣聲,次舉西岸有人喚聲後舉東岸群賊喚迴。今合喻文亦應如次,

         東勸聲後合西岸喚,何先西喚合賊耶。

答:楷會之云,欲示外難從釋迦教自力們來,不關彌陀弘願宗教,故東勸之後合東岸賊喚。

         雖有此義,恐似穿鑿。東岸勸遣聲發西有人喚,知西有喚人由聞東勸聲,

         東勸西喚不可相離。故知次上合東勸聲攝西喚聲。次下合西喚攝東勸聲,

         互略互顯。後總合云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