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貧家有珍寶藏,寶不能言我在於此,既不自知又無語者,不能開發此珍寶藏。」
譬如咱們造佛像,有個模子,把金子燒紅成液態後倒入模子,要造一個真金的佛像,當然最好寶貴,可是等你把成水的金子倒入模子後,只有等到冷卻後佛像才能造成功。
這時候你還看不到佛像,因為模子包著呢!
所以,只有你必須把模子去了後才能見到佛像。
金色光明、種種莊嚴相好也就顯現出來了。
因此,釋迦牟尼佛就說:
「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眾生,(如來看一切眾生,不光是咱們人,還有蒼蠅、蚊子、螞蟻……乃至地獄中的眾生,一切都是眾生。)
佛藏在身,(都有佛藏在裏頭。)
諸相具足,(如來一切相,不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言的,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在尼泊爾出生後,示現給眾生的相,實際上菩薩看到的是無量的相、無量的好。這是很難形容的。而這個無量的相好,咱們眾生身體裏頭本身都是具足的!)
如是觀已,(還麼看了之後怎麼樣呢?)
廣為顯說,(佛就廣泛地普遍地跟大家顯示這個道理,說了幹什麼呢?讓大家)
得息清涼。(讓他的心得到休息,得到清涼。)
以「金剛慧」這種智慧來認識自己,也就是在我們貪、嗔、癡之中、煩惱之中、勃然大怒之時,種種的愚癡之中,而如來卻是常照放光轉大法輪的!
對此,禪宗祖師就悟到了這一點。
比如德山禪師,臨終大病,「噯呦!噯呦!」
病痛得叫個不停。
於是有徒弟問了:「和尚疼嗎?」
回答是:「有個不疼的」。
他這個肉身還是疼,但他卻答有個東西不疼。
徒弟就又問了:「那個不疼的東西,他還來看老和尚嗎?」
德山就又回答:「老僧看他有份!」
我看他還有份。
這就是禪宗的大祖師的一宗公案。
如來觀一切眾生都有疼!
大徹大悟的德山禪師,他臨命終也在病疼之中,但他還知道有個不疼的,這就是「金剛智慧」,這個「金剛慧」能摧破煩惱。
金剛智慧不同於其他外道的智慧。
有的人學著佛還總不放心,還想找誰學點氣功,或看些外道的書,不是看點這,就是看點那。
他根本不知道,這樣做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
只有金剛智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這一部經以金剛慧菩薩為當機,是經中的主角,就像經中佛所打的這些譬喻。
開淨佛身如出金像。
佛的智慧就打開了,就好像把模子裏的金像打開了,金像也就做成功了。
所以,事情也就容易多了,就如同有人所講的『只要去東西』。
釋迦成佛了,我們這些佛也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