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說淨土之教,是佛親說,就是最後說阿彌陀經,也是無問自說,對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

       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這是阿彌陀經的話,於經中,佛特別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佛語應信、可信,在眾弟子皈依時就已經堅信,佛心中明白,不須再言。

今天從復付囑,完全是為了末法之眾生,為了我等,不應或忘佛所說。

佛於無量壽經最後付囑彌勒菩薩的話說: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

       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就是要告知,指應信受佛噢,此法難信,就算能聞,亦難依教奉行,難中之難。

佛說念佛得往生,念佛一定往生,我凡夫人,應當依教奉行不可有違。

此是信佛噢,信佛所說,依佛所遣,此乃是「就人立信」。)

就行立信

一句總標。

行言通指正雜二行。(十三觀察正行,念佛稱名正行,前六品皆雜行。)

然此標,名義有四重,第一二行隨就所修立往生信心,名就行立信。

(西山義不許就雜行立信。依我祖判,經含隱顯,文既說上中二輩,

以此功德迴向願求,豈非是就雜行立信。)

第二簡雜行,就五種正行,立往生信心,名就行立信。

第三簡助業就稱名正行,立往生信心,名就行立信。

第四更簡就佛體行,立往生信心,名就行立信。謂行者不特自己口稱行,

   直信佛體即往生行,名就行立信。(稱佛體行故口稱亦名行。)

玄義言南無者即是歸命,(立信)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就行)

又上言決定深信(立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

定得往生。(就行)

我祖本書顯行信者,亦就佛體行,立信之意也。

(「就行立信者」,善導大師在解釋觀經的「深心」,在此時所提出來的。

善導大師說: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

信是什麼,又依據什麼來建立此信,此信心是如何建立的,信的對象為何。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闡述說明信心的建立,有二種途徑:

一者稱為「就人立信」,另一者稱做「就行立信」。

不管是信佛,信佛所說之教理,學佛,學佛的聖道,都是要依據佛所說的經典。

佛所說的經教,都必須敬重、尊重,並信仰,能夠的話,廣學。

古德說:廣學即為深入,專修即是總持。為了深入一法,才徧學,找合自己的法。

陀羅尼,或稱為咒,即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的意思。

但是依實際上的經驗及理論,我們無法廣學,就算讀遍大藏經,那還沒開始。

所以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完後都要感恩,並且離開該善知識。

八萬四千聖道法門,光聽法門名稱,就要花費很長時間,何況修行,先且擱置。

依止淨土法門,依止淨土三經一論,而善導大師於此講,有二種行。

往生淨土的行有二種,一種叫正行,另外一種叫雜行。

望文生義,正行就是正確的,應循的行,雜行的話,可能危險,應該避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