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求生淨土。
我們修佛,本應無所求。
但是在無所求中不妨像圓瑛法師,他有三求:
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我們現在是眾生,沒有一點福報。
就處處是苦惱,處處有人打擊你。
多少人找你麻煩;沒法修行,所以要有福、有慧。
一點福報沒有,有道場不能來;一點智慧沒有,在道場聽不懂。
已經有福有慧,仍要讓他繼續增長。
福德、智慧都徹底圓滿了,就是成佛。
為了能真正自覺覺他,文殊、普賢都求生淨土。
所以我們在家修行要有出離心、慈悲心,要堅持正信,求生淨土。
五、定課與散念。
在留學期間也要有定課,不要把它壓沒有了,要堅持,要雷打不動。
定課不妨少,但是不許中斷。
你現在法本中,是蓮師觀音三個本尊。
可以專選一尊,作為自己的本尊,比較簡要。
拿這一個做為重點,你才能夠有一個隨時隨地能念的咒。
定課可以少一點,比方十分鐘。
但是還有其他很多的時間可以利用。
例如排隊、坐車、採購、聽無聊的發言,等等這些事。
占去你多少時間,這些時間本來很煩人,可是利用來念佛念咒有多好。
這是廢時利用,我最提倡廢時利用。
廢時利用的天地非常廣闊而且減少煩惱。
你不著急了,什麼事你也就安穩了。
別人占去我的時間,很著急,很不耐煩,現在反正我念著佛呢!
我這兒有正用。
所以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常常都能提起這一句,這是根本的修持。
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本尊,你就念佛號。
願意念咒就念咒,這是散念,同樣是根本修持。
有的時候碰到為難的事,碰到緊張的事,這個時候你越要念。
緊張的事情來了,一著急,腦子會有些亂。
在這種情形之下,先搶它幾句咒,你再考慮,它就不一樣。
考試、答問題,都可以這麼去做。
往往有特殊的效果,這句一定要熟。
所以在留學期間,要有一個根本的定課。
可以再少一點,五分鐘也可以,五分鐘總是有的。
另外,隨時隨地散念這一句本尊咒。
諾那祖師說,心印與本尊咒,至少有一個,你能不忘。
若每天只有十來分鐘在用功,這是達不到的。
所以就要隨時隨地在散念。
你炒菜,照樣念咒,利用廢時,很好。
在爐邊炒菜,又熱又有煙。
本來很苦惱,轉為用功,變廢為寶就安樂了。
對於你這次留學可以打一個比方:
附近有個中上的家庭,家中雇用了一個保姆很得力。
保姆有個兒子,兒子要結婚,但錢差得很多,媽媽就幫兒子備款。
媽媽就向主人家請了一到兩年的假。
並借用主人廚房的用具,媽媽和兒子臨時做包子賣。
葷包子、素包子都賣。
兩個人就買麵、發麵、買肉、洗肉、蒸包子。
經常賣。
一心一意做包子、賣包子,包子包得很不錯,買的人很多。
果然,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把結婚的費用,從賣包子裏賺出來。
賺出來之後,於是媽媽回到主人家當保姆,兒子去結婚。
這就是現在的事情,我舉這個例很耐人尋味。
他們母子忙著買麵、買肉,蒸成包子,推出去賣,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不是想當包子大王,也不是想把做包子作為終身事業。
只是要辦喜事,要解決兒子的終身大事。
所以,使盡全部的力量,把包子做好、賣好賺錢。
可是這一切為了什麼?
為解決人生大事。
你現在去進修博士學位,就是賣包子。
『了脫生死』才是你真正的大事。
就像這個比喻,我要求你們把心擱在佛上。
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在弄包子,包子就是我終身職業了。
實際一年多你就不幹這個了。
賣包子是臨時措施,通過它來解決問題。
在弄包子時期,整個精力擱在包子上。
全部時間也在包子上,為了什麼呢?
是為了解決自己生死大事。
這就是要把心擱在佛上。
這個比喻,大家可以從全心做包子。
全心全意為結婚的生動事例。
體會到全心念博士,全心不離佛法的意境。
舉一反三,可以瞭解很多。
念佛、念咒是眾生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在六道中轉。
開始時就這樣一句一句,念完一句接一句,這叫事持。
《彌陀要解》裏有兩句話:
『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
你先事上念,然後就自自然然變成理念了。
那就是實相念佛了,所以即凡心成佛心。
從事持開始,誰都會。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這有什麼難,這個念要使它成為習慣。
事持不能小看,就這麼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知不覺。
只有地上菩薩才能達到的深妙境界,你也就自然達到了。
這是諸佛大智慧,大慈悲的結果,才能給我們找出這樣的妙法。
這個方法人人能做,一句接一句,不知不覺就從事持達到理持。
於是你這個凡心成了佛心,可見最圓最頓的法,就在事持之中。
伍、具足資糧直登覺岸
綜上所論,修行的要務有三:
一、信念,
二、志願,
三、實修,
這相當於三資糧,信、願、行。
《要解》以信、願、持念為三資糧。
由於開合不同,本文與《要解》並非一一對應,但兩者的總精神是一致的。
在你留學期間,應注重這三者,將來的時間,也還是這樣。
只是不斷地發展而已,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
多直接了當,沒有其他法門能和這相比。
前在實修中已提到持念名號與求生淨土。
所以備足資糧前進不已,必然到達西方極樂世界。
這即是涅槃彼岸,也就是當人的本心。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我們因具足資糧精進修持,就離開了妄想執著,開顯了我們本心的智慧德相。
總之,這是一個大事因緣,這是佛的知見。
我們應恢復本有的佛性。
恢復自己的如來的智慧德相,免得被妄想執著,纏縛在輪迥之中,枉受眾苦。
願一切眾生和自己識心達本,永離虛妄苦輪,恢復本有的清淨光明,究竟菩提。
這是我們真實的目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