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於登山途中巧遇忠通公,所說的登山,就是上比叡山,上人此時作登山狀。

忠通公珍愛其非凡,勉其要自愛不可以有自傲之心。

勉旃自愛者,老子民不畏威章云: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是說有道的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

然而不自顯高貴,所以要捨棄後者(自見、自貴)而保持前者。(自知、自愛)

後忠通公逝世,無法親見上人修學成就下山,臨終前交代其子即兼實公護持。

兼實公承父之遺願,後來親近法然上人,到後來上人等遭流放,兼實公都出力相助。

就在攝政兼實關白的要求下,法然上人指示宗祖出家帶妻,示現惡眾生亦能蒙佛攝受。

就如宗祖的夢,『行者宿報設女犯,我成玉女身被犯。』是償宿報。

佛說所造罪不消,淨土經典說滅罪得生,中間好像有些不合,有矛盾。

滅罪得生是一切罪報暫停,往生極樂後,或是披弘誓鎧胄,再入惡世再受原報。

就是一切該受的業仍然照受,但有佛的弘誓為鎧甲,不為惡業所牽引再造惡。

並能使惡緣轉為善緣,並能將此惡眷屬引導,或種善往生之緣,或使往生。

惡緣、惡眷屬都如是,善緣、善眷屬更是如此,佛度有緣人,就是如此。

或於極樂世界成佛,再到十方世界,救度一切有緣眾生,救度往生極樂。

世尊此世示現成佛,也不是都是順境,佛是世尊,應當是天人所護持一切順境。

佛在世也示現有些逆境,如大智度論並興起行經所說,佛且九惱。

如木槍(或說金槍)馬麥之報,琉璃王殺釋種,佛頭痛三天,起時空缽等報。

木槍之報,一日佛在祇竹園精舍,入城乞食,忽有木槍,迸在佛前。

佛見此境,心自念言,此世宿緣,我當受之。眾人見此情況,各個驚愕。

佛又心念,應當現償此宿緣,使大眾見之,只眾起惡念,不敢造惡。

便踴身虛空,去地一仞,木槍逐佛,乃至七由旬,槍亦隨之。…。

佛復上四天王宮,次第乃至梵天,槍亦次第而上,至於佛前。所過諸天,與說宿緣。

佛復從梵天下,至羅閱祇城,槍亦尋下,國人隨從,看此因緣,佛恐眾人見償此緣,

皆悶死,是故佛語眾人,各自還歸,亦敷諸比丘眾,各還房已,佛便心念,當償宿緣。

遂疊大衣敷座而坐,即展右足,木槍便從足趺徹過,舍利弗皆至佛所,禮拜慰問。

佛為說宿緣,往昔有兩部主賈客,入海取寶,後遇水漲爭船,

第二部主與第一部主格戰,第二部主以鑹矛鑹第一部主腳過,既便命終。

佛告舍利弗,爾時第二部主者,即我身是。

第一部主者,今提婆達兜是。我時鑹彼腳,以是因緣,受諸苦報,今雖得佛,

由此殘緣,故受木槍刺腳也。

只因為爭一條船,把對方刺死,要受很多的苦報,到了成佛,還因殘緣受報。

提婆達兜,阿難尊者的胞兄,是世尊的堂弟,因惡緣故,累生障佛。

佛受馬麥之報,過去世有佛出世號比婆葉如來,有國主槃頭王,與諸臣請佛供養。

佛敕大眾往詣王宮,食畢還時,為病比丘取食,時有婆羅門,教五百童子。

佛從其門前過,婆羅門見食物香美,而起妒意,便說此沙門正應食馬麥,不應食甘饌。

亦教童子言,此等師主,皆應食馬麥。

時婆羅門者,即我身是,五百童子者,五百阿羅漢是。我時言他食馬麥故,

受諸苦報,今雖得佛,由此殘緣,我及眾等於毗蘭邑食馬麥九十日也。

對佛說一句應食馬麥,此也是謗佛之罪,故佛說身受諸苦報,殘緣是食馬麥。

所以依佛所說,仍會受報,只是因為往生極樂後,有佛願力的加持,只是受報,

為償宿業故,示現同彼,佛會使行者償業報,並依之度眾生。

宗祖示現帶妻,也是宿緣所現,故觀世音菩薩應緣助宗祖聖人償宿緣。

其實在此末法時期,一切的惡緣更增,更應該全依佛之願力,這才有救。

故下一句偈說:『一生之間能莊嚴,臨終引導生極樂。』

若依佛的戒律,出家人帶妻是犯淫戒,這是波羅夷戒,是不能再說清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