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父母所生身,終究是會衰老,慢慢會步入死亡。
一般的人,都是以自己為優先,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太過分就不好。
佛法說八識,眼、耳、鼻、舌、身,眼看色,耳聽聲,鼻聞氣味,舌嚐味,身觸摸。
這是前五識,把這感受傳給第六意識,第六意識來分別,分別有好有壞,有喜愛等。
這第六意識的分別,傳給第七意識來執著,下次再看到類似的,經由分別執著,分好惡。
這些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嚐過的和觸摸過的,經分別執著都存在第八意識裡。
這八意識是凡夫的識,佛就轉這識成為智,將八識轉為四智。
前五識轉為成所作識,第六意識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
把第八意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這八識轉成四智,則轉凡夫成為佛。
凡夫一切思惟,一切行為,都用這意識心,所以決定識落在數裡。
所說的落在數裡,就是在命運的框框裡,命格,為格子所框住,定的,不可改的。
所以說要出這格子,要破這格子,常人說破格,說破格不好,其實破格才是大丈夫。
要破這命定的格局,才不會被這命所束縛住,要如何才能不被束縛,就是要破格。
就是禪師所說的「義理之身」,要知道,為什麼會落在命格裡,因為用意識心。
《首楞嚴經》說捨識用根,捨棄這分別執著的意識,用不分別的根性。
用覺悟的這覺心、覺智,就是破格之智,這樣的話,那有不能改變命定之命格。
格天,格當感格、感應講,儒家講格物,捨棄物慾,說玩物喪志,要捨棄物慾。
天,就是數,就是命定的運,就是命運,以至誠來感格而改變命運,轉了命運。
太甲是商代的皇帝,得力於賢相伊尹的教導,由原先的荒淫無道成為賢君。
天作孽,猶可違。天命所做的不善,經由修善,是可以改變、改善的。
天,就是指天命,天命業就是所說的數,我們通常所說的命運,這是可以改的。
自作孽,不可活。自作孽,就是說我們這一生,我們自己所造的不善業等。
天作孽,所指的是我們的宿緣,我們累生累劫所造所累積的業,今生要受報的。
這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已經造成,是事實,我們今生只能承受,不能不認。
但是承受與受報之同時,仍然有可改變的機緣及方法,故說宿命可轉、可改。
但是今生你可以掌控的當下,所犯的惡業、罪業,那就不可以,沒辦法改了。
過去所造的惡因,今生會結為惡果,但是有時候斷了惡緣,有可能不結惡果。
因緣果報,有因有緣必結成果,改造命運就是從此著手,因是以造不可改,
因要有緣才能成果,所以在緣上用心,種子是因,沒有陽光、土壤及水不能生長。
陽光等就是緣,過去生所造的惡因,現在斷去這些惡緣,那麼惡因將難結惡果。
雖說過去生造作惡因,但這一生不造惡業,而斷惡修善,沒有了惡的緣,
過去生中造的善因,今生成就很多的善緣,善因善緣結合就可以成就善果。
所說的自作孽,當然是今生還繼續不斷的造惡,那惡的因緣果報結合,就成就惡果。
所以說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這以前、前生所造的惡果,成就的惡因。
今生因為修善緣,不造惡,不作惡緣,所以有因也難成果,說猶可違。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這是詩經的話,永,恒永,配命,就是上合天心。
修行人在這句話上就有很多的著眼,二六時中自己警惕自己,去惡向善。
一個修行人,就是要兢兢業業的,不可鬆懈,時時警惕自己,不可以犯錯。
佛門中作功課要敲木魚,敲木魚是取魚之德,於是不閉眼睛的,表時時不懈。
修行人就應當如此,不只醒著時要戒惕自己,連睡時也要有所警戒,不能放逸。
所以說永言配命,言行要符合天心,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為人的就應如此。
要自求多福,不用去強求,不用刻意,先師說:『隨緣納些些』。
就是不強求,這才是修行,當然開始的修行是一定要強求,不然無法修正自己。
但是強求只能是過程,把心往善的、正的方向帶,再來的就是自在的行持。
強求式的修行只是起步,但是最終目的,還是要能自己起自內心的自發。
自然的發出,法也是自然的,所以說法爾自然,福也是自自然然的成就的。
雲谷禪師就對了凡先生說出,所以孔先生能斷的,乃是自己累生所積的,
稱之為天作孽,既然是天作孽,那猶可違,所以世可以轉的,不適不可改的。
那些是因為前是所造的業,帶來今生的,只要斷了這習氣,這緣,還是可轉。
是命運,有命運,但是不是定命,就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努力的改造是可成的。
禪師於此就具體的提出改造之法,如何改造自己的命運,由自心改起。
要改造命運,一定要由心改起,心轉了,境就能轉,命運也能跟著轉。
就說擴充德性,由德性、品行改起,由內起行,心轉了,言行舉止也就改了。
由內修,內修成功,形於外在的言行舉止就成,這就能表裡如一,內外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