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淨土真宗的教義中,表詮得完全而且組織最周到的,

就是親鸞聖人所撰述的《教行信證》即《顯淨土真實教行證文類》。

關於《教行信證》的地位,在《教行信證大意》中解釋得十分明瞭。

其序文說:

「當流聖人之法義,立教行信證一段之名目,為一宗之規模而開此宗。

 是故親鸞聖人造一部六卷之書,號教行信證文類,表此一流之教相。」

「正信念佛偈」是親鸞聖人的自己證得,其獨自的體驗。

也是聖人一人的生命之花,為眾人結成的生命之果實。

聖人依釋迦牟尼佛一代之教義,立教、行、信、證以為開宗之規模。

《教行信證》一部書分為教、行、信、證、真佛土與化身土等六卷。

依釋尊一代之教及印度、中夏及日本諸祖師之論證為本。

釋尊出世的本懷,是要度脫眾生,使眾生能得離苦得樂。

而能滿足此大願的,唯獨阿彌陀佛的大願,因之釋尊出世為阿彌陀佛廣宣。

十方之佛都有度眾生成佛之大願,但唯獨阿彌陀佛的大願最殊勝。

此乃釋尊出世之本懷,也是十方三世之佛出生其土廣化眾生所要宣揚的法門。

釋尊在《法華經》說出世本懷: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乃至,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在《無量壽經》釋尊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世尊說法華時,有五千比丘等退席,佛說退亦佳矣,因為他們程度不過。

釋迦牟尼佛說法度生四十九年,度盡一切眾生,一切有緣的眾生。

但是在《大般涅槃經》,世尊說,已經度盡一切眾生,要入滅度。

以當初,遍觀世界,光王舍城,就有大部份人不認識釋迦牟尼佛。

說已度盡眾生,這就會有妄語的情形。

所以釋尊解說,眾生分為有緣眾生及無緣眾生,所度盡的是有緣眾生。

而留下來的,也就是我們是無緣的眾生,與釋迦牟尼佛無緣的眾生。

換句話說依照釋迦牟尼佛所傳授的法,也就是自力成就聖道法沒有佛的加持力。

我們應該知道一件事,無論我們如何的努力修持,沒有得到佛力的加持是無效的。

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入滅度時的話,我們必須認真的思考。

如果我們與釋迦牟尼佛有緣,在佛世和佛的正法時期就該被度化成功。

依法華等聖道的修持方法,在佛的正法之前,有緣的眾生都已得度。

當初佛世時,沒有得度的眾生,就是我們這些無緣的眾生。

不應再依《法華經》等聖道、自力修持方法,因為此等法不能救度我們。

釋尊已經說的很清楚,該度的有緣眾生已度盡,其他是無緣眾生。

釋迦牟尼佛依阿彌陀佛的本願,廣開淨土法門,此法門才是救度我們的法門。

應該依照《無量壽經》,依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才是現在的人應遵循的。

是依阿彌陀佛的無盡大悲,為矜哀三界故,所惠以的真實之利。

如果說《法華經》所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是世尊的出世本懷。

那麼《無量壽經》所示予的真實之利,就是釋尊的本師阿彌陀佛的本懷。

淨土真宗弘的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也就是阿彌陀佛的無盡大悲。

因大悲故,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因大悲心故,哀愍眾生,拯濟群萌,所以必須惠以眾生真實之利。

什麼是真實之利,就是度脫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要如何往生,如何得佛所賜,記著是佛所賜的真實之利益。

這是正信念佛偈裡頭所說的,也是真正的淨土法門的真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