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尸羅波羅蜜,尸羅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

 皆名尸羅。所以是持戒。

戒、尸羅,戒能止惡心,能息貪念,而生善,菩薩應修。

 羼提波羅蜜,羼提此言忍辱,忍辱有二種:生忍、法忍。

 菩薩行生忍,得無量福德。行法忍,得無量智慧。

 福德、智慧二事具足故,得如所願,譬如人有目、有足,隨意能到。

 菩薩若遇惡口罵詈,若刀杖所加,思惟知罪、福業因緣諸法,內外畢竟空,

 無我、無我所,以三法印,印諸法故,力雖能報,不生惡心,不起惡口業,

 爾時心數法生,名為忍,得是忍法故,忍智勞固。

聖道門的修持,是一條艱難的路,但是縱使是艱難,還是必須完成。

所以菩薩必須要有難忍得忍得精神及勇氣,忍辱就是這樣,

菩薩因忍辱波羅蜜,能成就菩提大道,成就度眾生之事業。

 毘黎耶波羅蜜,《大般若經》說:『身心精進不懈怠故,應具足毘黎耶波羅蜜。』

 布施、持戒、忍辱,世間常有,如客主之義,法應供給,乃至畜生亦知布施。

 云何名精進相,於事必能,起發無難,志意堅強,心無疲倦,所作究竟,

 如是等名精進相。初發心菩薩,於一切善法中精進,漸漸次第得精進波羅蜜。

菩薩道由初發心,行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禪定與智慧。

這些行持並非一蹴即成,而且要無時無刻的堅持,所以要行精進。

堅固行持即是精進,菩薩行布施波羅蜜必須全力而行,故須精進修持。

其他各度亦復如是,菩薩欲成佛道,要成就二門。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菩薩行施、戒、忍成就福德門,知一切諸法實相,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智慧門。

菩薩入福德門,除一切罪,所願皆得。若不得願者,乃因罪垢遮故。

菩薩入智慧門,不厭生死,不樂涅槃,因為此二事是一故。

菩薩要出生摩訶般若波羅蜜要因禪定門,而禪定們必須大精進力。

何以故,欲界亂心,不能得見諸法實相,禪定智慧不能因福願求,

亦不能粗觀即能得,更須身、心精勤,急著不謝乃能承辦,故須精進。

 禪波羅蜜,《大般若經》說:『不亂不味故,應具足禪波羅蜜。』

 菩薩心雖遠離眾生,心常不捨,靜處求定,獲得實智慧以度一切。

 譬如服藥將身,權息眾務,氣力平健,則修業如故,菩薩宴寂亦復如是,

 以禪定力服智慧藥,得神通力,還在眾生,或在父母妻子,或師徒宗長。

 般若波羅蜜,《大般若經》說:『於一切法不著故,應具足般若波羅蜜。』

 云何名般若波羅蜜,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

 是般若波羅蜜。佛所得智慧是實波羅蜜,因是波羅蜜故,菩薩所行亦名波羅蜜,

 因中說果故。是般若波羅蜜,在佛心中變名為一切種智,菩薩行智慧,

 求度彼岸,故名波羅蜜,佛已度彼岸,故名一切種智。

 上面所說的只是稍微說的六度,菩薩於布施波羅蜜,不只是身家財產,妻兒子女,

 連頭目腦髓都能應眾生須要而布施,無所疲倦。

 以釋尊為例,佛在因地時行布施,頭目腦髓都行布施,經上說為度眾生化為狗,

 狗有各種狗,光是白狗,所積的骨頭就比須彌山高,這是布施。

 我們都是凡夫,施點錢還可能,但是如果全部的身家財產,自己又為奴那不行的。

 佛也知道,所以只要你有往生的心,佛都高興,並且以佛光明攝取不捨。

 發大心的事,到了極樂世界,佛力加持,不發也發,不用在此細加研究,

 要如何發心,如何行菩薩道,都做不到,先不要想那麼多。

 記得有一位主持,他有很多徒勞無功,他(她)們都講究日中一食,又是不倒單。

 有人問他,他們都晚上坐著休息,不躺著睡覺,行不倒單的休行。

 他回答說:只要不搗蛋就已經不錯了,還說什麼不倒單,沒那回事。

 有一次,我到他們那裡住了一天,中午和他們一起吃飯,

 就有一位小姐拿了一大盤的菜,外加一條大的法國麵包,心裡想她吃得完?

 沒想到,她吃完了又來第二盤,總共三大盤,這份量我可能要吃個一星期。

 因為要跟人家一天一餐,又怕餓肚子,所以趕快吃,以免要很長時間沒東西吃。

 西藏的修行,要閉關,有閉生死關的,就是不了生死就不出關。

 這些閉關的地方,通常會是一個井,寬敞的廢井,沒有水的井,上面再加蓋。

 人進去後,把井封起來,開個洞,食物等必須品由洞口用繩子由護關人吊下去。

 就常常可以看到口已經破了的,是裡面的人發狂硬撞出來的。

 修行就要先量一量自己的能力,不可以冒進,硬來,吃虧受累是自己。

 淨土法門的優點就是,佛的願力的攝受,我只要聽佛的,信受佛的願力即可。

 佛願要救度我們,我願意領納佛的救度,成功了,往生已成了。

 就像射箭,有個靶,要練習才能射到靶,今天把大地作靶,那任誰都能射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