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辯釋宗旨不同教之大小者。
此牒章名。
先明來意。
第一序題略明一代二門教益。
第二釋名門釋無量壽觀,即是今經宗故。
今次上而辨二門宗教差別,來意如斯。
次解章名。
問:文云第一第二,今沒第字,有何意也。
答:合七門則為三門。(序題,釋名,依文釋義。)序題釋名是其大門故置第言。
宗教以下皆是第三依文釋義中之子門,欲簡大門故沒第字。
問:若爾者,前開章中,何於五子門各置第言耶。
答:前欲示於子門中更有其次,故直第字。一字一句存沒有由。
言辨釋,上開章云:第三依文釋義并辨宗旨不同教之大小。
辨字合上并辨之辨,釋字合上釋義之釋,若準上文應言釋辨。
而言辨釋者,為示辨宗教即是依文釋義子門,自餘四門亦然故也。
言宗旨者,舊有二解。一宗之旨。二宗即旨。
宗之旨者,宗要也,尊也,旨趣也,歸也。一經所詮諸法聚中,
其最肝要所尊名宗,宗所歸趣涅槃果法,名之為旨,宗之旨故,依主釋也。
楷定記云:『如宗密言,宗者尊也,語之所尚,旨者旨趣也,宗之所歸。
若依此說旨即體也。』此則諸經宗別旨同。(向以涅槃為所歸故)
非今辨宗旨不同文旨耳。
二宗即旨者,宗之義同上,宗乃經意之所趣向,亦名為旨,(字書旨意向也)
宗乃旨故持業釋也,不同者如次下文。
教大小者,能詮法理被機名教,大小不同亦見下文。
如維摩經以不思議解脫為宗。如大品經以空慧為宗。此例非一。
自下別釋。
具題維摩詰所說經(三卷十四品)題下註云,一名不思議解脫。
(不思議解脫是一經總名)維摩翻名,如常所辨。
遠離三道繫縛曰解。六根所作自在曰脫。
不思議品說居士方丈室容受三萬二千高座(名高八萬四千由旬)
須彌高大入芥子中,大海深廣納一毛端,巨細相容事事無礙。
如是等神用,其能者能,然餘人絕心言故云不思議。
雖是一品,既為總名,故知彼經此法為宗。
言大品經者,從卷數為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四十卷本。(羅什所譯)
名大品經,對十卷經,經名小品耳。大藏目錄一云,卷帙多故名大品。
以卷帙少故名小品,大小所說大要是同。
言空慧者,空所觀理,慧能觀智,能照真空妙理之慧,故名空慧。
問:淨影疏舉七經宗,安樂集上列四經宗,今舉此二有何意也。
答:傳通云:縱舉餘經別指二經,應有其難,只是自然舉此二經。令例知餘。
此解穩也,然安樂集舉四教宗,(涅槃維摩般若大集)今文取其中間。
二者不可復言必無其意。楷定記云:維摩解脫,空有相即,妙有大用。
(義異外道偏有之用)大品空慧,空有互融,真空大智,(義異二乘但空之智)
頓漸諸經,宗旨千差,舉要取之,不出此二,故特取四(二乎)經以攝諸經宗。
般舟讚云: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
此舉空有攝諸經宗,可為例矣。今作一解。維摩一(佛國品)說:
『有長者子名為寶積,乃與五百長者諸子,各持七寶蓋,來供養釋尊,
如來神力令諸寶蓋合成一蓋,於寶蓋中,映現三千大千世界諸有萬物,
十方諸佛及所說法,令諸大眾明了得見。』
一經法門起於此緣,此與今經光臺現國,令韋提見別選致請,一經法門起於此緣。
及正宗說寶樹菓光化為寶蓋,是寶蓋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
十方佛國亦於中現,其緣事颇同,故取維摩歟。
大品空慧亦有所同。
空是真如性,即無量壽理,慧是照智理,即無量光智。
光壽量彌陀名義,乃彼報身常住體性故。
二乘門引大品經真空法門,以請彌陀報身常住,有此所同,故別取大品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