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為示諸教益終歸念佛法故。且如慈雲決疑門云:
『法華妙部如來親記往生。(藥王品云。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
華嚴極談普賢躬陳回向。(普賢十大願,結末言臨命終時,一剎那中,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顯密諸大乘盛勸往生極樂,一實教益終歸念佛。
權門教益終歸可知。』
問:得道聖者亦歸念佛耶。
答:亦終歸,先論小聖,廣楞伽三云:
『三昧酒所醉,住於無漏界,乃經劫不覺,覺後當作佛。』
此明趣寂人或經二萬劫禪寂,醉覺復生覺心,爾時彌陀以威神力為開化之。
令入實相,入實相者,即歸念佛。
論註上云:
『阿羅漢更不生三界,三界外除淨土,更無生處,是以唯應於淨土生,乃至,
佛以本願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彼,必當復以神力生其無上道心。』
事讚下云:
『灰身滅智無餘證,二萬劫盡復生心,生心覺動身還現,諸佛先教登大乘。』
次論大聖亦歸念佛,不思議境界經云:
『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
或入初地,捨身速生極樂佛土。』
此明大聖終歸念佛。般舟讚云:
『說種種方便,教門非一,但為我等倒見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
則門門見佛,得生淨土。』
此示實頓教益終歸,吉水師言:
『真言止觀妙行至證悟時,必得淨土果報,華嚴禪宗悟入遂解脫。
自然至法王家,至佛土者,必念佛身心,諸教皆念佛也。
欲示其終歸故,敘諸教益,然至其終歸處,聖淨二門理一。
勿以凡情起執論焉。』
然眾生障重。取悟之者難明。雖可教益多門。凡惑無由遍攬。
從是下明今經教益,就中先明教興因緣,即有其二。
此一節先明韋提致請之由。
韋提請教我思惟正受者,似但為己請,而實為末俗請。
(請言,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
如來大悲為苦機說,(佛許說云:為未來世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
今文標其所為下機,故科云明致請之由。
然者,承上起下之辭,謂承上明根利障輕,各隨有緣教門得益。
而示根鈍障重眾生不堪教益,故云,然也。
言障重者,準止觀說。法器分齊四句分別:
一根利無遮。(遮謂遮障)此堪速得道,如舍利弗目連等是。
二根利有遮。(雖罪障重而根明利)此亦堪道器,如鴦崛魔害數百人,
更造作害佛害母方便罪,而聞佛法言成阿羅漢果是。
三根鈍無遮。此亦堪得道,如周利槃特習摩羅偈。
(偈云:守口攝意身莫犯,即是行者得度世。)
隨誦隨忘,久久誦得遂成阿羅漢,是其類也。
四根鈍有遮,決不能得道,止觀斥云:
『根性魯頓,千徧為說,兀然不解,多造罪惡,遮障萬端,
如癩人身,針灸徹骨,不知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