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上來敘頓漸教益,有何由也。
答:祖意難測,而試作四解。
一為示今經興起因緣故,云。頓漸諸教皆是難行法,根性利者隨緣得益。
而鈍根障重者無由蒙其教益。(次下云然眾生,下至無由篇攬,即示此義。)
今經易行教,正為之興起。(下云遇因韋提,下至文終,示之。)欲顯示此義故,
敘諸教益。(疏以化前諸教,總屬今經序者,有其深旨,至文當辨。)
二為對辦出世起化之本懷故,謂,無蓋大悲驚入火宅門,施設頓漸八萬教法。
其本意唯令一切眾生如我等證光壽法身,其速證道無如念佛,故以念佛為其本懷。
觀音授記經云:
『釋迦牟尼佛能為難事,捨淨妙國土,以本願力興大悲心,
於濁世中,成阿耨菩提。』
此說為難事捨無勝報國,驚入火宅為物成覺,所云難事者,
正當念佛道,彌陀經云:
『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此指彌陀弘願念佛。)
能於五濁惡世,(驚入火宅)得阿耨菩提,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念佛出世本懷,其文義分明矣,法事讚下示此義云:
『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或說多聞而得度,或說少解證三明。
或教福慧雙除障,或教禪念坐思量,種種法門皆解脫。
(此總敘漸頓八萬四教益,與今此章文義全同。)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直為彌陀弘願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所言生者,即成佛益,故同卷云。臨終聖眾持花現,身心踴躍坐金蓮,
坐時即成無生忍。同上卷云。淨土無生無別究竟解脫金剛身,
此與今章歎弘願益,言捨此穢身,即證彼法性常者,一般兩文同明,
驚入火宅,施化本意唯在念佛。)吉水大師語燈錄一引此文意,
自判斷云:『可稱釋迦出世本懷,唯在此事。』
欲對他諸教示念佛本懷故,敘頓漸諸教益焉。
三為示念佛所開法門故,謂眾生心性具一切法門,前言恒沙功德,寂用湛然者是,
然為惑覆不能顯成,彌陀代物稱性修成,以一切法門海攝阿彌陀三字。
他師尚言,但以彌陀為法門主,況淨祖釋,今疏最首標阿彌陀以稱三寶。
(此示阿彌陀攝一切法寶)下釋名門攝安樂界依正所說一切法門,
屬阿彌陀三字名義。即是為法門主之義,法藏因時曾發誓言: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得寶。』
此願開念佛根本法輪藏廣施權實功德法寶。此願既成,是為開施。
大經說云:
『眾寶蓮蓮花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此與楞伽說十方界三身諸佛皆從彌陀極樂國出,其義同焉。
文中說微妙法一句,總攝八萬四千法門。
(覺經三云。阿彌陀佛智慧教授所出經道,布告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上天下。)
法從佛出,佛後光出,光從華出,華是覺華,體即念佛,
豈非釋迦及十方佛皆從念佛法門界出。
開念佛法藏為八萬教門,漸調物機,令入念佛,是故序分義釋別選由云:
『此明彌陀本國四十八願,依樂顯通悲化,依於悲化顯開智慧之門。
然悲心無盡,智亦無窮,悲智雙行,即廣開甘露,因茲法潤,普攝群萌。
(此明釋迦及十方佛皆依極樂悲化德本,開念佛法為八萬門,
令諸群萌隨分得益。)』
諸餘經典,勸處彌多,眾聖齊心,皆同指讚。(此明勸歸念佛本法)
本願相應集,嚴急斷之,分阿彌陀三字功德,開八萬四千,任眾生根機,
令修行履歷此宿善歸大願一乘。(空老聖教目錄云。法然上人御作,其文正者。)
欲示念佛所開法門故,敘頓漸諸教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