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如上人強調獲信後的行者,說:信憑之後,不會再作惡,即使有人慫恿,也不為所動。
這是每一位成就往生者,已經獲得阿彌陀佛的攝取不捨者,共同的行為,他們的生活。
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了,他們的後生一大事已經解決了,阿彌陀佛為他成就的。
在他往生的淨土,一切具足,不用擔憂任何的生活,或是將來的問題,經上說: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
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缽器,
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以意為食,
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三藏法數》解釋說:此天假他所化樂事以成幾樂,即欲界天主。
極樂世界往生者,一切的生活猶如第六天,一切自然,又不著相,只是以意為食。
在極樂世界沒有造業的情況,所以不會退轉,不像上面所講,帝釋天去搶阿修羅的女人。
天道的天人一樣是一切自然,但是有欲,帝釋天主雖然後宮佳麗無數,仍然會尋找美的,
所以知道了阿修羅王的女兒,美麗無雙,當然要去搶,這是造業阿!欲為苦本啊!
因為欲的驅使,雖然天人都有神通,有宿命通,可以知道過去世及未來世,
但是專注於享樂,根本沒有心思想未來,所以等五衰相現,知道自己命將終才去看。
因為一生只有享樂,享樂就是消福報,一直減沒有修福,到頭來只剩下惡業了。
所以一般來說,天人的下一世,大都是在三惡道,因為已經沒有多少的善業可有了。
念佛行者雖然今世無能為善,但蒙佛所攝取不捨,知道今世是最後世,蓮如上人說:
「已經離斷生死、準備往生安樂國土的人,怎麼會行惡事呢?」
想想自己的今世,想想自己的來生,這中間如果沒有佛的願力,根本沒有自己的福分。
沒有福分而得往生,因為是佛願力成就,往生成就者應當要因此而生感恩心,感念佛恩。
不可以有為惡之心,更不能因為自己並非如聖道門般的努力修行,認為是因為為惡故,
不應當這樣認知,是你認清了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就算是為善本質還是惡。
沒辦法,這是凡夫人的本質,根本沒能力成就真正的善,因此放下自力,以他力為依歸。
放下自力,全心歸命阿彌陀佛,生願往生心的當下,與佛的願力相印,即蒙佛攝取不捨。
那些說因為為惡才得蒙佛救度,所以當為惡,這是錯誤、錯悟了佛本願,不可以如此。
在《歎異鈔》裡,唯圓房紀錄了親鸞聖人對此的批判,說不要因為有解藥就去吃毒藥。
壞事是毒藥,阿彌陀佛的願力是解藥,知道有佛願力還去為惡,就是知道解藥去吃毒藥。
這種的作法,非但無法與佛的願力相印,而蒙佛的攝取不捨,如果以此教人還是謗佛。
念佛行者深知自己能得以往生,完完全全沒有任何一絲的疑問,是蒙佛的願力所賜。
雖有報佛恩之心,但是佛恩難報還思報,只有感念佛恩的心,表現於口就是稱佛名號。
除了稱佛名報佛恩外,那敢有為惡的心,起個念頭都不會有,縱使有人慫恿,也不會。
這是念佛德,這是感佛恩的基本表現,況且這是最後身,輪迴的最後身,強求些甚麼?
好好的享受這最後一生,加強於來生後的工作,就是將來回來救度眾生,從何開始。
對一位生死已斷,就等待、等候著時間到,就回歸極樂是接者,又有甚麼好強求的?
生活條件好,也就是過那幾天,條件不好,苦了點,累了點,或是餓肚子,也好。
坦白的說,在我們這個世界,有吃太好營養過剩而生病的,沒有經常餓肚子出事的。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還建議現代人,要常常的能夠長時間,最少十六小時不要吃東西,
讓自己的身體自療的功能喚醒,可以起健康的作用,更何況死了,不就回極樂了嗎!
這樣的心態,也就是念佛行者的心,還會去強求,還會去為惡嗎?一切都是佛願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