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人常述懷曰:

 「細案彌陀五劫思惟,專為親鸞一人,解救業繫之身,本願誠然可貴。」

 今案善導之言:

 「須知自身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經常沉沒流轉,永無出離緣。」

 與聖人金言,了不相違。

 聖人不惜獻其一生,曉諭我等迷惘,不知罪惡深重,如來恩高。

 而眾人竟然爭論善惡不休,如來恩德置若罔聞。

 聖人曰:「我於善惡二者,全然不知。

 蓋知徹如來心之所善,始能知善,知徹如來心之所惡,方知何謂之惡。

 煩惱具足凡夫,火宅無常世界萬事皆屬空言,虛假而無真實,唯有念佛是真。」』

念佛行者,應該一向專注於佛之本願,以佛的本願救度為信。

應該把善、惡之念擺兩旁,專注於信佛的心,把佛的願力擺中間。

所以聖人說:我於善惡二者,全然不知。

因為我們的這些善、惡都是由我們這個生滅的心,有漏的心所顯現的。

既然是生滅的、有漏的,就不能夠長久,也無法用於出離三界的功德。

沒有佛的智慧,所知道、所行的善、惡都不究竟,無法成就出離之道。

眾生就應該有這樣的信念,並非我不想做,只是能力不夠,不用強求。

我們只要把自己能力所能達到的事完成即可,其他一切就隨緣。

我們能夠做的事情是信佛,信佛的本願,佛要度我,我願意接受佛的救度。

其他的事情,做不做都不是很重要的,做有時還會有所障礙,使我們執著。

《無量壽經》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這裡的如來,當可說是釋尊自稱,但是也可以延伸為十方三世之佛。

高祖親鸞聖人於銘文證文說:如來即言諸佛。

釋尊及十方三世諸佛出興於世,教導群生,就是要教導群生往生極樂。

佛出世,以四十九年的時間講經說法,開導眾生,出示眾生離苦得樂之法。

但佛在世,正法住世之時,眾生依聖道門修持還有佛的加持力。

為了我們以及將來的眾生,釋尊廣開淨土法門,由韋提夫人為導因開《觀經》:

『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

 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雖然說佛因韋提希夫人之請,而開說《觀無量壽經》

但是依佛本意,當是為當來眾生,救度當來經道滅後的眾生,所以說令未來世一切凡夫。

故此交代阿難尊者,『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

『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

 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

 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應知,雖說以定力故觀無量壽佛極樂世界,但以經義,是依佛力故。

沒有佛力加持,眾生再有定力,觀法再深,一樣無法得見極樂淨土,與佛願不相應故。

再說,眾生,其實天人,阿羅漢、菩薩等的神通、定力,都是因為佛的加持力所成就。

依《楞伽經》說,如果沒有佛的加持及灌頂力,這些天人、阿羅漢、菩薩如同凡夫。

雖然是觀佛境,但是也是因佛力故,乃能得無生法忍,得往生極樂。

應知這都是佛的願力成就,故交代阿難尊者說:

『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佛的願力是真實的,也能如實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故應受持。

那定善十三觀,散善三觀只因佛力加持故,而能有所成就,故應捨。

此乃為將來之眾生,使能知取捨,不應依此而進入難行之道,而知當持者。

佛所說的:『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整部《觀經》都是阿難尊者受持後傳於後代的我們,而佛說只要持無量壽佛名。

是唯是他力,是佛出世本懷,教導眾生生有佛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