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1 故心信亦歸正覺之一念,口稱亦歸正覺之一念。

  譬如雖稱千聲,亦不可出正覺之一念也。

  又雖厭煩懈怠之時,不稱不念而過日夜,若他力之信心已乘本願者,

  佛體即是長時修之行故,更為不絕不間斷之行體,

  故領解名號即是無為常住也。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者,即此意也。

此一段者,明心行即是他力。

中有三節,

初一節者明「法體之自運」,

次「又雖厭煩懈怠」以下一節者明「長時不退之行」,

後言「阿彌陀佛即是其行」等之一節者引祖文而證也。

初一節之意者:

於十劫成道之一念所圓成之機法一體之願力,

今日顯現於眾生之心口者,非眾生構造之物,

心行則於十劫之一念已於十方眾生之機上成就,而顯現於眾生之上故,

全是願力之獨用,非眾生之力可加之物,

言此云歸正覺之一念,又言不可出正覺之一念也。

第二節中,雖厭煩懈怠等者:

意謂末法塵世為鈍根之人,

出入相喜,起居相稱者至稀,懈怠過日,放逸明晚,不念不稱者甚多,

晝夜間斷,機乎有非念佛行者之觀。

然一念乘本願發起信心之時,正覺之法體全然成為我有故,

所領之行者長時不退暫無間斷故,被稱為無為常住之念佛行者也。

第三節之下「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者,此引善導大師之聖語,證前二節之所明也。

此是六字釋中之語,文者如前已引。

此意者:

法體即是行故,無善之眾生於歸命之一念所領受者即此故,

斯法體之外,眾生自身不要修造願行,

不但不要修造,眾生所修者無非是有漏雜毒,不能入報土故,

佛代眾生所成就者,則他力迴向之彌陀法,斷不許自力迴向也。

故於眾生但任佛之攝受耳,

然者信行是法體之自運,不由眾生之念不念,以此言無為常住之行,

以此意,善導大師言 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而證成也。

(以凡夫的智慧、才能,是無法廣通經論,又要積功累德,要來回向極樂。

 積的功都含雜毒,不純之善,如何能以這些雜善雜毒回向西方。

 況且阿彌陀佛,功成圓滿所有之德,也不用、不須要我們添任何之功。

 佛在《佛說四十二章經》云: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多聞,佛說不要,佛弟子多聞第一為阿難尊者,然而遇摩登伽女之難。

 佛在《首楞嚴經》上對其訶斥云:

 『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多聞則難於與道合,不如專一於一門道上,可以容易與道合。

 在淨土法門,更應該如此,專一於佛的願力上,與佛願相應,而得往生。

 須知,極樂世界是一無為的涅槃境界,而我們的心總是生滅的,有漏的。

 要以有漏的法,回向給無漏無為的境界,根本是無用的。

 奉勸行者,以佛願為依歸,專心一致,無疑無慮的靠佛力。

 我們在此東修一個,西修一個,今天參禪,明天拜懺,又要受戒。

 禪也參不好,罪又特別多,受戒也守不住,回頭再受菩薩戒。

 到頭來,參禪也不是,拜了懺後,又覺罪越多,看看戒,都守不住了。

 何不回回頭,歸向彌陀,禪讓別人去參,懺悔在自心,戒在自己。

 彌陀知道我們是一介凡夫,只要接受他的救度就可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