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釋尊微笑韋提別二請。(別請所求,別請去行。)
序分義釋微笑由云:『稱釋迦本心顯彌陀願意。』
釋尊驚入火宅本心,正為救濟常沒苦機。(道理破云,心偏愍念常沒眾生,
如溺水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所謂正受若定善觀。
則被利根不沾苦機,猶未稱本心,豈為現欣笑,其稱本心現欣笑者,
急救常沒正受三昧,念佛信心斷可信矣。(是三)
彌陀不以定善觀行為其本願,唯以念佛信心為願若定善正受。何云顯願意。
其念佛信道理必矣。(是四)
又佛因此正受請故,說十六觀急救常沒,故出文顯證引十證竟云:
『說此十六觀法,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也。』
十六觀法唯是易行念佛信心,非定善觀,故云但為常沒眾生。
此能請正受若定善觀行,答說十六觀亦應定善觀,答說不爾,能請寧爾。
當知念佛信心正受其理炳焉。(是五)
又經說三輩生想名為觀,釋名門釋正受觀,云常以淨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輝。
照彼彌陀正依等事,明文在斯,何懷疑難。(是六)
向來因便辨祖文畢,學者當知。
今經顯說行門定散傍被要門定散權機,隱彰教門咨嗟定散,正為弘願念佛實機。
今家九帖往往示之,今章先明教門之定散唯是念佛實機所受。
(今家是指善導大師,所說的九帖為:觀經四帖疏有四帖。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一卷,簡稱般舟讚,一帖。
安樂行道轉經願生淨土法事讚,簡稱法事讚,上下兩卷,二帖。
往生禮讚偈,簡稱往生禮讚,或稱禮讚,有一卷,一帖。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簡稱觀念法門,一卷,一帖。
總共為九卷,故稱九帖,是善導大師留世的著作,淨土宗的重要寶典。)
次明其定散出在光臺文。
高祖和讚巧模此旨,(和讚,高祖親鸞聖人以日本語,和語所寫的讚文。)
行門定散攝大經讚。(文云,依臨終現前願,乃至勸定散諸機焉。)
觀經和讚其文九首,初一首孤然讚光臺別選,
(若準事次,則應在禁韋提於宮之下。)
此標教門定散出在光臺文中。(因聞而別選故)
中間六首讚教興緣。(明逆機為所攝機)
最後一首讚明回心念佛。(當回定散諸機各別自力三心,願通入如來利他信心焉。)
此巧示今章料簡念佛機能受光臺定散之義。
吁明佛正意者,其唯善導大師也。
明導師正意者,其唯吾高祖也。
從此已下次答定散兩門之義。
上來既答定散出文,已下次答定散之義。
義者,定散分別,定散差別二義,下設二問釋此二義。
準此標言已下次答,則下二問亦在上問,(定散二善出在何文)所含之義。
(韋提希夫人,貴為王后,原本一生榮華富貴,過著衣食無愁的生活。
要不是兒子逆篡王位,殺父而立為王,又幽禁母后,使其無法救夫。
沒有這些的逆境,她可能一生就是平平淡淡的過完,有如天人的無憂無愁。
經由這一逆境,使得韋提夫人能夠重新思考人生,而求佛教導除苦惱法。
沒有韋提希夫人的這一逆境,就沒有佛說觀無量壽經的成就。
這逆境也不見得是壞事,就如沒有生病的痛苦,就不知道要愛護身體。
當一個人都一直在享樂中,是會不知道也沒有空去想要如何保有這福份。
如天人,一生福報很多,一切都自然而然的來,連衣服都不用去裁剪,
天人的一切是自然的,自然化現的,連衣服都是,故有天衣無縫這句話。
但是福報大,耗損的也大,因為只知道享受,沒有時間想到修福,
所以命終報盡後,下一世都生到很不好的地方,如三惡道。
經上講忉利天主五衰現前,就是要死了,用天眼觀看下一生之處,
生大恐慌,因為要落到畜生道,故到佛前痛哭哀求佛的救度。
這些都應是借鏡,我們應當下就知道如何出離,才是重點,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