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讚》之本文言:「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
在本鈔下段文,釋迦以外,舉彌陀如來共為二尊,此依親鸞聖人之指示者也。
《唯信鈔文意》云:
「能發此信心,亦是依釋迦之慈父,彌陀之悲母之方便,使發起無上之信心。」
於《高僧和讚》云:
「釋迦彌陀慈父母,以種種善巧方便,
使令我等能發起,他力無上之信心。」
此是承二河白道喻,釋尊之發遣與彌陀之招喚,明二尊一教之化益。
而窺《般舟讚》之文故,以能說釋迦之化益,必有所說之彌陀相隨而在故。
二尊一致者法之自然也。
本鈔正承此祖意也。
慚愧二字者:
《涅槃經》十七云:
「白法有二能救眾生,一者慚,二者愧也。」
慚者,自不作業;愧者,不使他作。
慚者,內自羞恥;愧者,向人發露。
慚者,羞於人,愧者,羞於天。
名之慚愧,無慚愧者名不為人,名畜生也。」
本鈔依文字而釋者依此釋也。
諸經論所云「慚愧」者,是善心,示與善心所共也。
自己所作惡,羞現在未來現可怖之果報。
又對「諸功德善法」,恥自己無之,對哪他師長有德之人,恥自己不及等。
皆是慚愧之善心也。
有羞恥之心,自顧而防己非,見他欲望齊之,因此修養漸積,得高品性。
若無羞恥之心,則自不知其惡,見他無敬慕之心。
言語動作逐次傾非,品性隨下,故佛呼不為人,名為畜生也。
「後漢之世,有云楊震者,為東萊郡之太守時,郡內昌邑之令,言王密者。
懷千金到震家而贈遺,震不受而斥。
王密曰,今已夜深,誰亦不知,安心納受之。
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云無知者乎,密大慚而去。」
此見於《漢書》,時人稱震謂關西之孔子。
震品性之高,實令人羨慕不止,如震者可謂愧自羞他者也。
(楊震是一位真正的誠實者,因為他知道,任何事情,任何時間。
都是:天知、地知、子知、我知,特別是我知。
《八十華嚴》卷六十:「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恒相隨逐。
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
吉藏《無量壽經疏》之說,謂每一人之俱生神有二,一稱同生,另一稱同名。
同生為一女神,通常坐於人之右肩,記錄該人所作之惡事;
同名為一男神,坐於人之左肩,記錄人所作之善事。
其實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最主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將來不會後悔。
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其實都在因果裡面。
當會做這件事,是因為有前因,現在只是在受果,但同時又在種因。
現在受的果,因為以前種的因,善果因為種的是善因。
假如你想以後嘗的是善果,現在做事就要用心,起心動念都應是善。
然而這些還都是人天果報,那天你果報大了,忘了修善,還是墮落。
所以佛要我們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那裡有無惡之名。
不只無惡及惡之名,最重要的是常隨佛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