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願者。】
第五,要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把本題真點清楚了。
念名字,念什麼名字?
最後指出,念阿彌陀佛的名字。
為什麼這麼念?
你就可以圓滿普賢的大願,十大願王,以到極樂作為歸宿;所以你但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圓滿普賢的大願。
【普賢行願品云:「欲成就如來功德門,當修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於此願王,受持讀誦,臨命終時,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十大願,無窮無盡、無有疲厭。
對於這個願王,你要能夠受持讀誦;臨命終時,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華嚴經》最後一品就是普賢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
【是經專顯毗盧境界,云何必以極樂為歸?
蓋阿彌陀一名無量光,而毗盧遮那此翻光明遍照,同一體故,非去來故,於一體中,要亦不礙去來故。】
設一疑問:《華嚴經》既然是顯毗盧遮那境界,為什麼要以往生極樂世界作為歸宿呢?
因阿彌陀佛有一個名號是無量光。
毗盧遮那翻譯出來就是光明遍照,無量光和光明遍照不就是一個意思嗎?
就是一個名號,同一體啊!
同一體中,就沒有什麼來去了,幹嘛要從這個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
但應知「於一體中,要亦不礙去來故」,雖然在一體中,對於去來也沒有妨礙。
這就是圓見,在一體之中,也不妨有去有來嘛!
所以說往生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