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顯觀方便

解有二義。

一約教門,定善思惟正受名觀,示觀之教名為方便。

   眾生依教而修觀行,教是修觀之方便,故名觀方便。觀之方便依主釋名,

   此則此句釋教字也。

二約行門,定善正受是名為觀,觀行成來,則入念佛,觀入念佛方便,

   故名觀方便,觀即方便,持業釋名,疏上文云,依下觀門,專心念佛。

   高祖云,定觀成就益,以獲念佛三昧為觀益。

竝以觀為入念佛之方便,觀即方便,與今義同。

觸目生盲

此總標業障肉眼如生盲。

生盲是約喻,須著如助聲,若聲質生盲,非修觀之器,故下簡云:

自非生盲。聖境觸目,而為業障所隔,不見猶如生盲。

傳云此顯凡夫肉眼,對於聖境如生盲。

(方便之教名非真實之教,乃是因眾生之機故,無法領解真實之教,故事方便。

真實之教,弘願之教為真實之教,乃是阿彌陀佛為救度眾生所發之大願。

弘願者,弘為廣弘,願為誓願,有二解:

一攝機周遍故,願云十方,述云諸有,橫豎無極故,云廣弘。

二設法圓滿故,經序云真實之利,流通分云大利無上。行卷云,弘誓一乘海者,

     成就無礙無邊最勝深妙不可說不可稱不可思議至德。悲願喻如太虛空,

     諸妙功德廣無邊故。

又弘言大,所謂大願大業大力具足故,云弘願。)

指掌謂遠佗方

此正釋肉眼不能見障外。

肉眼於障境,則縱近指掌,不能見之,謂遠他方。

如言一指覆目,不見大山巨海。

(指掌等者,舉肉眼被障,以一隻手掌就能遮蔽肉眼,讓無所見,何況聖況非分。)

隔竹篾即踰之千里

轉釋指掌謂遠他方。

古本作簀,傍著莫音,簀澈格切,訓須能古。會本作篾,傳通取之。

傍者別音,篾竹皮也。簀篾二字,並非文旨。

楷定記云:(竹莫)字為是,竹中紙也。

(竹莫)與膜同。楞嚴義海五云,隔竹膜不見外物。

醫學入門云,皮薄如竹膜。

此則竹中薄紙名(竹莫)

踰過也越也,又遙遠也。

意謂業障肉眼,竹膜一重,不見障外,遠踰之千里。

明當境現時如似鏡中見物無異

經說面像釋言物者,楷定記云,鏡現萬像,非唯面像,經取常人所用,

     釋示非直見面,故非相違。

觀門義解,似閑論耳,今謂鏡裏本是空淨,所現面像,即是空淨裏之一物,

故換言物。(或可面像之言,但局彰不通質,欲取通質影,故換言見物。)

此文解有三義:

一喻明見淨境。(讀文從無異直還明,點明如似鏡中見物無異。)

     謂當觀成淨境現時,能明見境,如於鏡中明見物像,見境見像,相似無異,

     如座觀說,一一觀之,皆令明了,如於鏡中自見面像,(此喻明了見境)

     即此義也。

二喻質影相似無異。(讀文從無異還如似,點明如似鏡中見物無異。)

   彼依嚴相即是本質,心中所現境是影像。言境現者,觀既成時,正受心中,

   所現影像,此影像相,與彼本質,相似無異,如似鏡中見物質影相似無異。

   (雖言無異,而彼本質無漏真實,心中所現影,猶有漏相似而異。)

三喻質影體依無二。謂今經觀,體即佛志,故經文說以佛力故見彼國土。

     或說彌陀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行者能觀心,其體即佛智,

     佛智是無漏,故能觀心又無漏,能觀心無漏故,所現影又無漏,無漏影像,

     與彼本質,體一無二,故喻之云如似鏡中見物,質影体一無異。

楷定記云,質影無二,又非傍論,欲示凡心即是佛心,其所觀境即聖境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