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方恒沙佛  六通照知我    今乘二尊教  廣開淨土門 

此請佛證弘大悲化。初二句請證。後二句弘化。

言十方者。小經六方,稱讚十方。唯開合異。(疏主不依新譯稱讚)

今依大經(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以為語耳。

言照知者。照照見也。知了知也。

我者疏主自指其說偈歸理也。

楷云。六通照知我者,以天眼見歸禮身業,以天耳開說偈口業。

   以他心知一心意業。以宿命識往昔因緣。以神足加二利願行。

   以漏盡除自陀三障。

今者。對昔謂。昔諸師雖弘今經,而失佛旨。疏主初明故說云今。

呈證文言,某今欲出觀經要義。今字是也。

乘者駕乘信順義也。

二尊教者。先述異傳,深艸所傳二尊二教。

定散要門是釋迦教。弘願念佛是彌陀教。

若離論之。一尊一教,竝合計之。二尊二教。

(傳通記載之云。有曰。二尊二教。言要門者是釋迦教。言弘願者是彌陀教)

了音鈔議曰。此雖一門說,恐似未盡他力教義。

何者。若其定散要門,但局釋迦不通彌陀願。則同自力行門定散。難稱為凡之要門耳。(已上鈔要)

西谷所傳。二尊一教。今經定散是能讚教。出於彌陀咨嗟本願。(不同自力行門定散)

弘願念佛是其所讚。二尊俱同示要門弘願教。

但約能說主共名釋迦教。約本願主名彌陀教。

二尊所示其數無異故。解之稱二尊一教。(具見了鈔及行鈔記)

有曰。雖文言二尊教。而其實唯是釋迦一尊教。

何者。言說詮法名教。釋迦能說彌陀本願。能說所說佛雙標名二尊。

經中無有彌陀言教。其言教者,但局釋迦,豈非釋迦一尊教耶。

鎮西義同此。傳云先師曰。釋迦如來說彌陀事。能所合論。故云二尊。是故教言唯屬釋迦

楷定記二斥此義云。彌陀以身輪自說弘願教。

坐觀彌陀應聲即現。序題釋云安樂能人顯彰別意弘願者是。

若謂弘願亦釋迦說非彌陀者。可言顯彰安樂能人別意弘願。

善文章者,可發一笑。他流異傳略述如斯。

次依吾祖意解之。有二義。

第一二尊二教之義。不退義記引祖讚云。至末法五濁世。釋迦遺教隱焉。彌陀悲願廣布。

念佛往生盛也。釋迦教隱沒,彌陀教廣布。此乃二尊二教之證。

議曰。所謂遺教是指聖道教耳。今就淨門分其二教。不可引彼為例證矣。

高祖所傳如前既述。

第二二尊一教之義約機權實法分二教。

(笑螂臂五云。要門弘願異唯在自力願行與順他力願行)直就法體論之。

定散本是念佛體內善法。故歸弘願念佛一教。

引一二文證明此義。

如序分說此三種業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此示乃至世間散善皆是彌陀所成善業。

雜想觀說如前所說。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

此示定善觀行本是彌陀願力所成法門。

二乘門云。四十八願一一願言。

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此示四十七願功德永歸第十八願念佛。

就中十九願修諸功德者。依顯說邊則定散行。而論其法體則弘願念佛。

且如行人供一花香。以自力情執謂自善。回議生因,故為雜善。

若其回心歸佛願力。為報佛恩故,復供香花。則為念佛同體正樂。

何以故。佛力所令薰發故。

大彌陀上說。令十方佛國諸天人民,欲生我國。用我故益作善。

大論四云。眾生自有福智,而此福智從佛因緣生。竝斯義矣。

正雜就機權實言。法體同一念佛德耳

故云。四十八一一願言等示十九願修諸功德,其體本是弘願念佛。

觀念法門引十九願以為念佛三昧攝取增上緣益。

(笑螂三云。觀念法門,以十九願為念佛益。十九無念佛,約隱也必矣)

故行文類二教相望。列舉四十八對竟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