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初步解釋。
進一步心土不二。
若自心與極樂常寂光土相應。
(天台宗將佛土分為四種。
凡聖同居土。凡夫跟聖人共同居住的國土。
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娑婆世界屬之。
方便有餘土。已斷見思惑,未破無明的人所居住的地方。
所以說方便,因為其所修已入真實之前的方便。
稱為有餘,因為只斷見思惑未破無明故。
實報莊嚴土。佛菩薩不可思議的福慧,莊嚴所感的報土。
常寂光土。佛菩薩所證的理性本體。)
自身當下便是法身大士。
所以你當下「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
不用起座,一切佛事都圓滿成辦。
這是圓頓教的教旨。
若能理解,有極殊勝的功德。
縱是不能理解,一經於耳根,都有永劫不消的法益。
因為都是金剛智慧,佛的真正心髓!
要成佛,要種成佛的因。
佛是覺悟,覺悟什麼?
平等法。
自心佛心平等。
釋迦牟尼佛成佛時第一句話就是: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一切眾生,蒼蠅螞蟻也一樣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
但因有妄想執著,就不能出現,成了凡夫。
怪誰呢?
只怪自己。
前面講了發心的殊勝功德,若問不發怎樣呢?
可從兩面說《涅槃經》,佛在涅槃時說:「雖信別相」
(對於差別的能信)
「不信一體無差別相。」
(不信自性是一切一體,本無差別之相)。
這叫做「信不具。」
現在大家具信不具信。
大家自己根據《涅槃經》的話考慮考慮。
(大般涅槃經 四相品
"善男子,閻浮提內衆生有二。一者有信,二者無信。
...無信之人名一闡提,一闡提者名不可治。")
信不信,這個一體無差別的本體!
若不具足,經中說:由於信不具足故,所有境界亦不具足。
這話分量很重。
因為信不具足。
你雖然認真持戒,不殺生不飲酒不什麼什麼,你的五戒仍不具足。
「雖有多聞亦不具足。」
你雖聽得很多,但對這最重要的不理解。
古德還說:「無菩提心,三歸五戒亦不成就。」
這就說到根上了。
三歸五戒都不成就,那就慚愧了。
所以我們要真正明白什麼是順理菩提心。
為什麼三歸五戒不成就啊?
佛法的根本義你不明白。
華嚴更有一句話,大家聽了應該記住。
你發過菩提心你忘了。
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
你做的善事也成了魔的事業。
所以到底是學佛還是學魔。
這個地方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
很多人自己以為是在學佛,不知道已是在魔隊裏頭上班。
在佛堂念發心文,出了佛堂忘得一乾二淨。
煩惱照舊生,火氣依舊旺,學法無益。
不明根本只行小善不能出魔。
所以希望大家輾轉勸說,要明這個根本。
否則連歸依都不具足,就不是佛教徒呀。
上面所說順理菩提心比較深刻。
現在我們淨宗初機行人怎麼做?
引用曇鸞大師《論注》中的話,他說:「無上菩提心即是願做佛心。」
(《往生論注》: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
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
度眾生心即是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
是故願生彼安樂國土,要發無上菩提之心也。
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
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生也。)
不求聲聞緣覺,不是想生天。
想有個好死,來生富貴,這都不行了。
要發願做佛的心。
「願做佛心即是度眾生心。」
不是我自己要成佛。
佛教的偉大就是不為我。
為什麼要成佛?
要度眾生。
怎麼度眾生?
即是「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
攝受眾生到有佛的國土去的心。
《大乘起信論》上說:「眾生如弱鳥纏枝。」
小鳥剛在學習飛,無法離開樹枝太遠。
沒有成就的人,離開佛不行。
怎麼度眾生,讓眾生生到有佛的地方去。
「是故願生彼安樂國土要發無上菩提心。」
「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為樂故願生,必當不得生也。」
不是為了普度一切,為了利他。
只是自己能夠幸福,學法但求一切吉祥。
沒有苦惱,不但今生這輩子要好。
我死了下輩子還要好,整個是個人打算,就不是大乘心。
這樣的心是無法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