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問:以宗言事,以教言性,如何避免邏輯上的衝突?

 

此問文義不顯,似為:

教下講性,但性離言說故矛盾。

宗下,本無一物。

如談事,又是矛盾。

如果即是此義則好答。

此亦不是語言問題,(你信中問如何掌握語言?)而是實質問題。

《楞嚴》說一切經教,都不過是「因標指月」而已。

也即是說,不過是指示一下月亮所在的方向而已。

到底什麼是月亮,那只有你自己眼見才知道。

這不是語言所能解決和替代的。

教之談性,正是如此,有什麼矛盾?

世人的毛病有二:

一是棄標求月,茫茫太空何易尋找?

另一是認標為月。

這一病最普遍,最難醫。

一般往往以對經論、禪宗公案的理解當作悟。

把「標」當作「月」。

這不但永絕見月之望,並且連標也弄錯了。

當前學禪之人,無論老中青,犯此病者十個幾乎有五雙,切須仔細。

至於「以宗言事」。

此四字本身有很大語病。

現在姑不咬文嚼字,只談大意。

禪宗不但不是強調無事,恰恰相反,而是以無事為病。

這個問題又是十個幾乎有五雙都搞錯了。

宗門所指責的,「墮在無事甲裏」,正批的是這班人。

所謂「墮」者,墮落也。

貶義詞也。

禪德所示「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又「無心於事,無事於心」。

總之都不是一味無事一概斷滅去也。

如是談事又何矛盾之有?

 

(六)如何判斷所發之願是否恰當?

 

此問最好。

此問甚切。

此問抓住了根本。

此是聯繫當前實際行動的迫切之問,故表揚之。

說來也難信。

許多人修行一輩子,不懂得什麼叫發願。

更不懂什麼叫切願。

切者,懇切也,迫切也,切實也。

切實兩字含義甚廣。

亦包括俗言「切合實際」之義。

亦即切己、切時、切機。

所以首先應有自知之明。

瞭解自己具備哪些有利和不利條件。

其次是掌握世界、國家、社會的形勢。

包括今天和明天。

再則是默察法運之機緣,何者將興,何者暫隱。

本人今生具體之願決不能脫離客觀形勢與法運因緣,但憑己意而盲動。

發願不是細事,更不是只憑主觀臆想的事。

而是一步一步從小到大,從淺到深。

從抽象到具體,從浮泛到切實。

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例如阿彌陀佛在因地中。

以五劫的時間精勤求索,方才結得四十八願。

您目前先發起原則性的願。

於是一面修法,一面加深對於主客觀的瞭解。

逐步形成具體的願。

懇懇切切契合時機,這就是切願。

既是切願,行動必然跟上來。

這樣的願才可能「有願必滿」。

目前就要求全部具體和恰當很難。

但其中度生與往生之願肯定是恰當的、殊勝的。

但度生二字目前仍是原則性的。

具體內容,當然您自己也有設想。

可是恰當與否,不宜主觀武斷。

應多觀察總結,並請教師友。

 

二、答開頂後之修持

 

5月22日信收到。

目前繼修金剛薩埵。法甚好,理由如下:

(一)此法雖名為懺罪法,實為無上密宗無上大法之第一部分。

(二)懺罪亦極端需要,為自為他普作懺悔,於劫火欲燃之際,有此甘露,利樂無窮。

(三)此法已熟,可續修,多念百字明。

另根據您之健康與願力,目前應速念滿長壽佛咒十萬遍(至少數)。

當時蓮花精舍王上師對每一開頂者均如是要求。

此十萬遍無論座上座下所念皆算數。

座上則於念完本尊咒後接念長壽佛咒。

長壽佛即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

持咒不但長生,且有臨終往生與現世成就之大益。

目前就這樣修。

 

三、勸深信

 

六字大明治病之法,目前不必修,將來亦不必修。

但對此法應珍重,留待有緣人。

能知之法不妨多,所修之法必須專。

目前修行人忙忙亂亂,勞而無成,都是缺少信心,對自己現修之法信不及。

於是東求西問,無有了期。

這樣下去,請待驢年。

其實,一句佛號、一句咒、一個種字、一個手印,莫不皆是圓圓果海。

信得及,當下便用;

信不及,徒然忙亂,到頭來仍是入牛胎馬腹。

所貴是信心堅固,知見圓融。

一切法含治病法,治病法含一切法。

信得及,專修可,兼修亦可,輪修亦可。

信不及,一切都成戲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