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密淨兼修
拜讀大劄,欣悉您已持誦蓮師咒二十餘年。
今又發勇猛心,奉持齋戒,摒棄煙酒,志心精進,欲出生死。
不勝讚歎之至!
您所提出,密淨兩門如何進修問題,既承下問,敢不掬誠奉告:
君現難明者蓋以令師,XY二老一密一淨,各主專修,莫衷一是。
就我所見,兩者咸為無上殊勝究竟方便之妙法。
行者只要發菩提心,隨修一門,皆有所成。
現君已選定密法為主,並欲即生了脫生死,則不可不兼修淨土也。
先師夏蓮老曾開示曰:
「淨宗乃是密教顯說。」
故知密淨本來不二。
且諾那祖師開示曰:
「故修佛者,任修何佛為本尊,均須兼修西方淨土。」
可見您修蓮師為本尊,亦必須兼修淨土也。
惜諾祖寶貴之開示,多為後人所忽,甚可歎也。
X老主「一門深入」甚是。
腳踏兩隻船。
一山望見一山高者。
則世間小事亦不能成就。
況了脫生死之大事因緣乎!
故《無量壽經》三輩往生者。
皆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為必備條件。
「一向專念」
正X老所謂「一門深入」之真義也。
但「一門深入」不宜理解為除此一句蓮師咒外。
一切修行皆不能要。
是經於往生正因品。
首明「聞此經典,受持讀誦」,乃正因中首要之因。
此經即指《無量壽經》。
且《觀經》亦以「讀誦大乘」為往生極樂國土之淨業正因。
可見讀誦《無量壽經》及一切大乘經典,皆為往生極樂之正因。
且知識份子欲習佛乘,最好是行解相資。
尤其是仁者於無上道尚屬初機,故首須廣讀大乘,端正知見。
如人行路,先須方向正確也。
仁者之機,正宜行解並重,密淨兼修。
近代大德圓瑛法師曾對我曰:
「密淨兼修好,萬修萬人去。」
我今默察居士之因緣,亦正宜於此「萬修萬人去」之無上妙法。
您說「已習慣於持咒,不必另換他法,但隨時隨地一句蓮師心咒,自念自聽,一心做愚夫愚婦。」
果能如是,則決不是愚夫愚婦也。
君不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只是憶佛念佛,淨念相繼,自得心開,入三摩地。
此真大菩薩之殊勝行徑也,但此話說來容易,做到甚難。
只念一句咒,這點做到很容易。
但「隨時隨地,自念自聽」實在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千萬人中也難有一個半個。
為逐漸落實您自己之言語,同時為滿足您出離生死之勝願,我建議如下:
(一)您已發心持戒,持齋很好,盼堅持。
(二)應發菩提心,首先發起「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等等。)
(三)繼續持誦蓮師心咒,最好能持念珠記數,多多益善。
退休後每日至少不應少於一萬,(我現註經繁忙,仍每日持咒四至五萬。)
每日記數念之外,並應隨時散念。
(四)誓心求生阿彌陀佛淨土,每日課程圓滿,均須虔誠祈願。
(五)持誦《無量壽經》(我已寄上),並志心研究。此即往生正因。
(六)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每日至少十念,多則更好。
彌陀第十八願,十念必生。
今又密淨兼修,故萬修萬去。
(七)每月初十日讀蓮花生大士應化因緣經(已寄上)。
如有同修需要此經,您可抄送。
平日加念更好。
拙見認為,根據您之學法因緣與當前環境。
以上實為契機應緣之最佳方案。
拙見如是,謹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