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的綱宗是什麼呢?
蕅益大師說得最好,蕅益大師寫的《彌陀要解》,近代淨宗大德印光法師說:
這個《要解》是此經一切註解中最好的。
釋迦牟尼佛自己來寫也不能超過。
小本宗要是信願持名,我們研究小本,我們就遵蕅益大師。
蕅益大師說小本綱宗是「信願持名」。
信願行稱為三資糧。
我們出去旅行要預備錢這是資呀,要帶糧票這是糧,所帶乾糧那更是糧了。
信、願、行這三個是三種不可少的資糧。
今天大家都成為居士,還能說不信嗎?
來參加這個念佛道場當然知道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
也是信,而且是很殊勝的信。
但是蕅益大師在他的《要解》裏對於這個信字舉出六樣,今天簡單說一點。
信是六信,剛才我說的,信有極樂世界,信有佛,這信的是事,這是些事相。
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應知有不少專研究佛學的人,在這方面不信。
信有阿彌陀佛,那是他佛,這是信他。
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
而六信裏頭跟事相對的還有理,所以信事還要信理。
與他相對的是自,信他還要信自。
這樣子。
例如金子打一個戒指,是個圓圈,打個環子又是一個樣子,打條項鏈又是一個樣子,你只認識這個戒指,耳環同項鏈,只認得事相,不認得都是金。
金就是這些耳環戒指的本體。
體是金,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
所以理體,這個本體是不變動的,無生無滅的,他可以出現一切形相。
金子可以打出任何形相的東西,但是金子沒有固定的式樣,究竟是長是方的?
不一定。
根據鑄造的情況能出生一切相。
金子不因打成戒指而出生,它是本來就有的,也不會把它熔化了,就消滅,金子全部都在。
理和事,我們能信事還要能信理。
理就是法身佛了。
法身佛遍虛空盡未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
理與事應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
自與他也是同樣,信他之外還要信自,這是密宗的根本道理。
很多人都想學密,不知道這是密宗的要領。
只是去受灌頂,修法是得不到殊勝法益的。
密宗殊勝之處在於自己就是本尊。
禪宗說什麼是佛?
「清潭對面就是」。
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對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現出來,就是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