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前中國有個外交官叫吳朝書,在外國做公使很多年。

他恐怕還在顧維鈞之前,顧維鈞是少壯派,他叫吳朝書。

他就有個特點——各國大使,都可以有時候去參加國會,旁聽,有辯論、討論。

他就說,等一下這兩個人一定會辯論。大家說這兩個沒有一點辯論的樣子,坐在那好好的。

果然,他說對了,這個發言,那個起來辯論,這個起來反辯論,吵得一塌糊塗。

每言必中。

問他怎麼回事,他說,這兩個人在沒有辯論之前,他們每個人頭上都有氣,他們兩個人頭上的氣已經在那兒打起來了。

他們思想不一樣,為什麼辯論?

一個問題,他是這麼想,他是那麼想。他倆個的思想就是這麼反對了。

從來沒說錯過。

所以這個氣很有關係。

我想請大家進一步談談,今後還有兩次,盡可能所供養的東西呢,能夠更適合大家的口徑。

問:修淨土,很多大德都供一尊佛,他們原來供三尊,現在想供一尊佛,是因為想專一。一尊佛也是一個體,阿彌陀佛代表體,流現出報、化啦,觀音、勢至。這樣的話,供一尊佛有沒有跟原來相抵觸?西方三聖像改成一尊阿彌陀佛像,可以嗎?

答:這樣改一改,有人是這麼做的,是可以的。

跟咱們的思想一樣,

就是說,我不供別的佛,只供一尊佛;不念別的經,就念淨土這幾本經,只念彌陀名號。尤其這種做法在閉關的時候,採用這種方式的很多,是可以的。

古人也是這麼做的。

但是,也不是說必須要這樣。

華嚴的境界,一多是一回事,一多相即。

所以佛的法身、報身、化身,這三就是一,一也就是三。

所以你只供一尊佛的時候,同時也還是供了觀音、勢至。

並不是觀音、勢至我不供了,供了三尊佛,還是很專一,並不是說分成三處了。

這就平等了。

所以我們掌握了一個精神哪,就什麼都逢源,都好辦了。

不然的話,這樣才行,那樣不行,必須得改或者你就是不能改——這就人為地出了好些分別和障礙。

都對的,都可以。就是你怎麼喜歡。

所以我常常說,我從來不勸人改變他的修持方法。

你修什麼的,你已經習慣了,你就這麼修下去。

不要說,你這個不好,必須得換。

後來他原來那個丟掉了,新的又拿不起來,什麼都不是。

所以我從來都不干涉人家的。你願意修什麼就修什麼,只要你誠懇,真發心。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徒弟,笨,周利槃陀伽,笨極了,什麼都不會,就叫他念掃帚,掃地的掃帚。

笨到什麼程度?掃帚在印度文它也是兩個字,他記了上頭那個字,忘了底下那個字;記了底下那個字,忘了上頭那個字。後來還是證阿羅漢。

鈍到這個程度。所以掃帚都可以念。

所以我們就靈活了,我們舉一就要通很多很多,一通百通,一個道理通了一切都貫通。

佛法本來是通的,就是人為的有些障礙,只許這樣不許那樣那樣,這樣這樣……造成了好多好多的……不是就是說……當然初修的人,你要控制他一下,他意馬心猿,今天想學這,明天想學那。

你就告訴他,你只許學這個,不學就不好,你怎麼怎麼樣,那麼他才安心。

實際說到實際,佛從來沒有說,只許你學這一樣,不許你學那一樣。

佛沒有這些個分別,都可以的。總的就是來莊嚴自心。它起了這個作用。

不是說,我念了佛,佛會保佑我,因此我就可以放膽做壞事,有人認為是這個關係。

要是這樣,再念,再磕頭,再禮拜,再供養也沒用。

我們答一個問題,這一類的好多問題我們都可以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